
滴落貌。 隋 卢思道 《祭漅湖文》:“雨师止其淋沥,云将卷其蔚薈。” 唐 王泠然 《苏合山赋》:“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果勇夫人》:“叛首数十人,血臂淋沥,伏地痛哭。”
“淋沥”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医学专用和普通词义两类:
小便滴沥涩痛
中医典籍中,“淋沥”指小便不畅、滴沥疼痛的病症,多因肾虚或膀胱湿热引起。如《诸病源候论》提到“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导致尿液排泄不畅。
慢性消耗性疾病
中古医籍中,“淋沥”还指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的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传尸之疾)。例如《赤水玄珠》描述其症状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
精浊排泄异常
部分文献提到“精浊从窍端淋沥不断”,即男性生殖系统分泌物异常滴漏的症状。
液体滴落状
泛指液体连续滴落的状态,如雨水、血液等。例如隋代卢思道《祭漅湖文》中“雨师止其淋沥”,清代文献亦用“血臂淋沥”形容流血不止。
比喻透彻或情感宣泄
在文学语境中可引申为情感或语言表达透彻淋漓,如《水浒传》金圣叹批注中“淋淋沥沥”形容言语直击人心。
“淋沥”与“淋露”存在同源关系,均表病状缠绵或液体滴落,体现了中古汉语词汇在医学与日常用语中的互通性。
以上内容综合了医学典籍、文献用例及语言学考证,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汉典、中医古籍等来源。
段落标题:淋滴
淋滴(lín dī)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部首为水(氵)和册(册),共有14个笔画。
淋滴这个词组来源于汉语,由两个词组合而成。淋意为水滴落,滴意为水珠从高处落下。
淋滴也是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淋滴的意义相同,只是字形略有差异。
古时候,在汉字的形态上,淋滴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其中的水部字在古代可能写成三点水的形式(氵),而册部字可能有一种古代的写法,类似于“歧”字的形状。
例句1:雨天一直淋滴着,我出门时已经湿透了。
例句2:水龙头坏了,不停地滴,滴声淋滴在盆子里。
相关的词汇组合:
组词:淋浴、淋漓、淋病、淋巴、滴下、滴答、滴滴答答。
近义词:滴、滴水、滴落。
反义词:停、止、干燥。
碍手编内憯遬茶水成王逞妍斗色赤烘烘怆天呼地出费初生之犊不惧虎旦儿登陇洞仙歌反劳为逸风人怪物悔痛火车站佳谶鉴略贾氏窥帘禁直酒糟脸亢礼口受狂才矿物朗镜聊叙裂繻历历另案领意临睨六禽猫头民粮懦怯泡头钉强本节用迁戮情怨日月无光扫愁帚上翔神口施人食限熟荒说诨话丝纩抟聚橐奸晚节黄花无妄之祸香骨仙人关陷行仙州线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