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淋瀝的意思、淋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淋瀝的解釋

滴落貌。 隋 盧思道 《祭漅湖文》:“雨師止其淋瀝,雲将卷其蔚薈。” 唐 王泠然 《蘇合山賦》:“素手淋瀝而象起,玄冬涸沍而體成。”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果勇夫人》:“叛首數十人,血臂淋瀝,伏地痛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淋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醫學專用和普通詞義兩類:

一、醫學領域

  1. 小便滴瀝澀痛
    中醫典籍中,“淋瀝”指小便不暢、滴瀝疼痛的病症,多因腎虛或膀胱濕熱引起。如《諸病源候論》提到“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澀”,導緻尿液排洩不暢。

  2. 慢性消耗性疾病
    中古醫籍中,“淋瀝”還指病程遷延、纏綿難愈的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傳屍之疾)。例如《赤水玄珠》描述其症狀為“一日數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

  3. 精濁排洩異常
    部分文獻提到“精濁從竅端淋瀝不斷”,即男性生殖系統分泌物異常滴漏的症狀。

二、普通詞義

  1. 液體滴落狀
    泛指液體連續滴落的狀态,如雨水、血液等。例如隋代盧思道《祭漅湖文》中“雨師止其淋瀝”,清代文獻亦用“血臂淋瀝”形容流血不止。

  2. 比喻透徹或情感宣洩
    在文學語境中可引申為情感或語言表達透徹淋漓,如《水浒傳》金聖歎批注中“淋淋瀝瀝”形容言語直擊人心。

三、詞源關聯

“淋瀝”與“淋露”存在同源關系,均表病狀纏綿或液體滴落,體現了中古漢語詞彙在醫學與日常用語中的互通性。


以上内容綜合了醫學典籍、文獻用例及語言學考證,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典、中醫古籍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段落标題:淋滴

淋滴(lín dī)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為水(氵)和冊(冊),共有14個筆畫。

淋滴這個詞組來源于漢語,由兩個詞組合而成。淋意為水滴落,滴意為水珠從高處落下。

淋滴也是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淋滴的意義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古時候,在漢字的形态上,淋滴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其中的水部字在古代可能寫成三點水的形式(氵),而冊部字可能有一種古代的寫法,類似于“歧”字的形狀。

例句1:雨天一直淋滴着,我出門時已經濕透了。

例句2:水龍頭壞了,不停地滴,滴聲淋滴在盆子裡。

相關的詞彙組合:

組詞:淋浴、淋漓、淋病、淋巴、滴下、滴答、滴滴答答。

近義詞:滴、滴水、滴落。

反義詞:停、止、幹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