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格的意思、令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格的解释

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新唐书·刑法志》云:“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魏书·刑罚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新唐书·舒元舆传》:“岁有才德纔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令格"是由"令"与"格"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少见的书面用语。根据《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解释,该词具有双重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典章法式:指正式制定的法令规章,如《宋史·职官志》中"令格敕式,皆有条理"的用法,特指成文法典体系。
  2. 品格标准:引申为衡量人才品行的基准,《南齐书》中"令格高卑,皆可豫奏"即指人才选拔标准。

二、词源分解 • "令"取《说文解字》"发号也"之本义,既指政令规范,亦有"美善"的引申义。 • "格"据《尔雅》释作"至也",后演变为"法式""标准"之义,《礼记·缁衣》郑玄注"格,旧法也"可证。

三、应用范畴 该词多用于古代公文及科举制度,如唐代科举"令格试"指依据既定章程举行的考试,明代《大明会典》记载"凡令格颁行,须具题奏请"。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学术研究领域,涉及法制史、人才选拔制度等专业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令格”是古代法律术语,指代国家法令或规章的统称,由“令”和“格”两个部分组成:

  1. 词源与定义

    • 令:指国家制定的制度规范,强调等级秩序,如《新唐书·刑法志》所述:“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
    • 格:指官员日常行政的具体准则,如“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
    • 二者结合后,“令格”成为涵盖国家制度与执行细则的法律总称()。
  2. 历史应用

    • 北魏时期,《魏书·刑罚志》记载:“著之令格”,指将法律条文明确纳入法典。
    • 唐代《新唐书》提到官员选拔若仅按“令格”形式执行,可能导致滥选,反映其作为法律标准的局限性。
  3. 现代意义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法律研究,描述古代法律体系。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偶见于对传统制度或礼仪的比喻性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仓场常胜将军吃白相饭捶楚纯熟玼吝黨駢稻草点水貂侍二进发瞽披聋風曉骇政酣饱焊锡纥奚禾颖滑动摩擦怀才抱器画生蕙心兰质浑浑噩噩见谓阶除界址季孟之间金口角金辂忌忍蜡屐拉郎配辽阻流星报马履霜知冰瞀懮迷背抹面劈风斩浪平一贫无立锥之地破题儿第一遭弃禄青幻邱山群龙无首任娠日没三世同财上槛申畅示谕鼠梨四铢兔角龟毛托食武训乡基燮伐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