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的意思、陈献的详细解释
陈献的解释
进献;上贡。《朱子语类》卷七四:“‘效’字难看,如效力、效诚之‘效’,有陈献底意思。”《元典章·户部八·课程》:“今据 中兴州 真定 大原 等处人入状陈献 至元 二十年课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他不仅榨取了黍稷,他还榨取了牛羊,牵去剥皮的剥皮,煮的煮,陈献的陈献。”
词语分解
- 陈的解释 陈 (陳) é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中国朝代名
- 献的解释 献 (獻) à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笔画数:; 部首:犬;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陈献”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陈述见解
作为成语使用时,“陈献”指陈述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强调主动表达思想。例如:“他在会议上陈献了改革方案。”()
-
进献、上贡
在古籍中,“陈献”多指进献物品或贡品。如《朱子语类》提到“效力、效诚之‘效’,有陈献底意思”,指以行动或物品表达诚意(、)。
二、历史用法与例句
- 文献记载
《元典章》中记载:“中兴州等处人入状陈献至元二十年课程”,意为百姓向官府申报赋税()。
- 文学作品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描述:“牵去剥皮的剥皮,煮的煮,陈献的陈献”,指将牲畜作为贡品处理()。
三、使用场景
- 学术讨论:适用于正式场合中提出见解,如“陈献学术观点”。
- 历史研究:描述古代进贡行为时使用,如“诸侯向天子陈献珍宝”。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陈献”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朱子语类》《元典章》等古籍(综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陈献:
陈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指某人以自己的贡献或奉献而闻名或被人所称道。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陈(部首:阜,笔画:9);献(部首:犬,笔画:13)。
来源:
陈献是由“陈”和“献”这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它的意思源自于古代人们对个人贡献和奉献的重视与赞美。
繁体:
《陳獻》是陈献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陈献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只是字形可能有些微的差异。
例句:
他以自己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和杰出的贡献而被人们誉为陈献。
组词:
陈述、献身、献血、贡献者、奉献精神
近义词:
表彰、嘉奖、赞扬、褒奖
反义词:
违法、庸碌、没出息、无所作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