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悲恨的意思、悲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悲恨的解释

悲伤怨恨。《汉书·刑法志》:“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伤之。” 唐 李德裕 《瀑泉亭》诗:“向老多悲恨,悽然念一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和尚﹞带着悲恨而去。”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他们抬头望着 忠王 的去路,听见枪声响了,又增加无穷的悲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悲恨是由"悲"与"恨"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承载着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内涵,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指哀痛、伤心。《说文解字》释为"痛也",强调因失去或不幸引发的内心痛苦(来源:《汉语大词典》"悲"字条)。

  2. 古汉语中多指遗憾、悔憾,而非现代汉语的"仇视"。《说文解字》注"恨,怨也",王力《古代汉语》指出其核心为"心中有所缺憾"(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恨"字条)。

二、复合词义

悲恨融合两种情感,指因悲伤往事而生的深切遗憾或怨恨,常见于古典文学,体现对无法挽回之事的痛惜。例如:

三、情感层次

  1. 悲伤性:源于失去或创伤的哀痛。
  2. 遗憾性:针对不可逆转事实的无力感。
  3. 时间性:多指向过往事件,如杜甫《咏怀古迹》"怅望千秋一洒泪"的歷史悲恨(来源:《杜诗详注》卷十七)。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悲恨"仍保留古典语境的情感深度,用于描述历史反思、个人际遇中的沉痛遗憾,如"满怀悲恨"、"悲恨交加"等表达(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悲恨"词条)。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
  2.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
  3.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4. 《南唐二主词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5. 《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6. 《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网络扩展解释

“悲恨”是一个汉语词语,结合了“悲伤”与“愤恨”两种情感,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因遭受不公、打击或伤害而产生的极度悲伤与愤恨交织的复杂情绪。这种情感常与个人或群体经历的冤屈、遗憾或道德困境相关。


二、详细解释

  1. 情感构成

    • 悲伤:源于失去、失败或理想破灭的哀痛。
    • 愤恨:因不公、背叛或无力改变现状而产生的强烈不满。
      两者结合,形成一种既痛心又愤怒的深层情感。
  2. 历史与文学表现

    • 多见于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如《汉书·刑法志》记载因司法不公引发的“父子悲恨”。
    • 唐代李德裕诗句“向老多悲恨”则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三、使用场景

  1. 描述历史人物
    如南明将领李定国“悲恨相续,鞠躬尽瘁”的一生,体现其忠义与无奈。
  2. 文学创作
    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人物因命运多舛而“带着悲恨而去”。

四、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书·刑法志》《初刻拍案惊奇》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犴户白云人便液不着疼热沧津禅那垂名竹帛大疮单绡甸徒斗升夺席夺印二六凤毛麟角箇处衡峤合演节检季考静极思动惊立久安长治吉凶祸福絶壤开播空亡雷雨作解灵翰乱流履洁忙工缅远旁街鰟魮潘翁辟喻嫱施迁满倾黜秦京穷地忍草删华就素杓风声章社饮诗家试制竖儒蹚水潭帖体上通天犀通政退思屠家蔚成风气响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