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写定本的意思、写定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写定本的解释

定稿本。 茅盾 《无题》:“当丈夫在作品的写定本上加上最后一个标点的时候,夫人是象‘参加大典’似的站在他旁边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写定本"是文献学与古籍整理领域的重要术语,指经过系统校勘、修订后形成的权威性文本版本。该概念最早见于清代考据学著作,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定书之例,必先定其底本"的学术原则。其核心内涵包含三个层面:

一、形成过程体现历时性特征。写定本需经历底本遴选、异文校勘、讹误修正等严谨工序,如《论语》从汉代鲁论、齐论到郑玄校订本的演变。现代学者黄永年在《古籍整理概论》中强调,写定本的确立必须符合"存真复原"原则,既保持文献原貌又修正传抄错误。

二、学术价值具有双重维度。从文献载体看,写定本既是文字定型的物质载体,如敦煌遗书中《诗经》唐写本;从知识传播角度,又是文化传承的标准范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科举定本。

三、应用范围涵盖多学科领域。在文字学领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作为清代《说文》研究的集大成写定本;在文学研究中,李善注《文选》六臣注本的确立过程展现了写定本的生成机制。当代《儒藏》工程采用的"校理本",实质是传统写定本理论在现代学术体系中的创新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写定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经过整理、校对后最终确定的版本,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写定本”指作品的定稿本,即经过作者或编者反复修改、审定后形成的最终版本。例如茅盾在《无题》中提到,作家完成作品的写定本时会进行最后校对。

  2. 应用场景

    • 常见于文学创作领域,如书籍、论文等正式刊印前的最终文本。
    • 也可指具有固定格式的样本或底本,例如古代官方文书的标准模板。
  3. 与“定本”的关联与区别

    • 关联:两者均强调“最终确定”的属性。例如《晋书》中提到的“定本”指经过编排整理的书籍版本。
    • 区别:“定本”在历史上特指宋代官方审查制度,即进奏院将内容上报枢密院审核后形成的标准文本(如邸报),而“写定本”更侧重个人或团体对作品的最终修订。

“写定本”强调文本的最终性和权威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与制度性“定本”的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百锾北境粃缪昌容称讳雠愤畴阜辞说摧嗺旦彩诞命等平奠享雕虫末技动本冬季杜隙防微恶噷噷放大机繁夥番蒜風華正茂干烘茶公夫栱桷公众投资基金红勒帛铧犁蝴蝶装舰船矫制佳事经咒举口抗喉旷望蜡珀雷打不动立国安邦吏隐理欲毛里拖毡谋宪暖洁襻舆彯狡批根人中狮子认准如次桑蓬上工沙陀收簇爽节水发团集慰喻县封相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