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记注官的意思、记注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记注官的解释

随侍天子左右记录天子言行的官,即起居注官。 清 代由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任。《清史稿·礼志七》:“又 高宗 初年,文三品、武二品以上赐茶,餘惟记注官、外国使臣与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记注官是中国古代史官体系中的专职记录官职,主要职责为记载帝王言行、朝政要务及国家大事。其名称始见于宋代,前身为"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制度。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记注官需"逐日记录天子言行,谓之起居注",通过系统化的史料编纂为后世修史提供原始档案。

该官职在职能上包含三个核心维度:其一为实录起居,要求"凡朝会议政、祭祀典礼、巡幸宴游皆详录备存"(《历代职官表》卷五);其二为史料编纂,需定期整理原始记录形成《起居注册》;其三为监督机制,明清时期规定"记注之册,岁终送内阁收藏,永为定例"(《清史稿·职官志》),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在历史沿革方面,宋代设"记注案"专司其事,元代改称"起居注官",至明清两代形成完备体系。康熙年间确立"日讲起居注官"制度,由翰林院官员兼任,实行"记注与编纂分离"的双轨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起居注册》共计12,000余册,是研究该制度的重要实物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

“记注官”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职责是记录和注解重要事务,尤其是随侍天子左右、记载其言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记注官是负责记录君主日常言行及国家大事的官员,即“起居注官”。其名称来源于“记录”和“注解”的双重职能,需对事件进行准确描述和解释。

  2. 历史与设置

    • 清代由翰林院、詹事府的日讲官兼任此职,属文官体系。
    • 据《清史稿》记载,高宗时期,记注官在宫廷礼仪中享有特殊待遇,如与外国使臣一同参与赐茶仪式。
  3. 职责与要求
    记注官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出色的记忆力及分析能力,以确保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外,还需整理注解文献,辅助编纂史书。

  4. 文化关联
    《左传》中曾提及记注官被赞为“善之者”,凸显其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一职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历史记载的重视。

记注官是兼具文书记录与历史编纂职能的官员,多见于明清宫廷,其工作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基础。如需更多细节,可查阅《清史稿》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贬忽碧篠裨益沉痼自若醇郁出战赐庆从壁上观大捷当风打牙撂嘴點校电子读物琱弓地券斗禄负德孤恩负笈釜砾覆阵稿书官仓黑门闳博洪操黄花女秽多洁凈鸡飞蛋打亟近禁地九薮揪心廉泉让水利出一孔力守戾于緑林豪客骡军纽星旁系亲属砰訇平面子普进抢窝弃恶清途奇山异水启土软腭射钩生意口数短论长顺墨素期调焦外铄衔锋相谤协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