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榴的意思、安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榴的解释

安石榴的省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大同八年秋九月》诗:“长乐含初紫,安榴拆晚红。” 唐 皮日休 《石榴歌》:“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安榴千万粒。” 宋 卢祖皋 《水龙吟·淮西重午》词:“流光又是,宫衣初试,安榴半吐。”参见“ 安石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安榴是汉语中对石榴的古称,源自古代“安石榴”的简称,特指石榴科植物及其果实。该词可拆解为“安”与“榴”两部分:

  1. “安”指代古代西域的安息国(今伊朗地区),石榴最初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原,故以“安”冠名。
  2. “榴”源于“瘤”的谐音,形容石榴果实籽粒密布如瘤状的特征。

文献用例中,南宋陆游《初见石榴花》有“安石榴冠小山茶”之句,描述石榴花的艳丽;唐代元稹亦在《感石榴二十韵》中以“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追溯其来源。

现代汉语中,“安榴”一词多用于古典文学研究或植物学领域,日常口语中则普遍使用“石榴”这一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安榴”是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安榴”即安石榴的省称,指石榴。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作为石榴的别称出现,例如南朝梁简文帝《大同八年秋九月》诗、唐皮日休《石榴歌》等作品中均有使用。


二、词源与背景

  1. 名称由来
    石榴原产自古安息国(今伊朗地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因此得名“安石榴”(“安”指代安息国)。后简化为“安榴”,如宋代张孝祥词中“安石榴花,影落红栏小”即用此简称。

  2. 植物特征
    石榴果实多籽,象征多子多福,常出现在传统文学与民俗中。例如唐代皮日休诗句“嚼破安榴千万粒”,既描述食用石榴的场景,也暗含对繁盛的赞美。


三、文学引用示例

(以上诗句均通过“安榴”描绘石榴花开或果实成熟的景象,体现其作为古典意象的运用。)


四、其他说明

现代汉语中,“安榴”一词已较少使用,多被“石榴”替代,但在古籍或诗词鉴赏中仍可能遇到。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隘窘按兵不举安厘王邦牧被中画腹庇依成绪尘梦纯真大落鞮瞀遁贼耳舍访对防萌杜渐飞针走线分别佛寺傅姆乖伶官田涣若冰消浑闲事火赫交口同声精娴骏誉坑蒙溃陷阔宕浪废黎户临睨柳绵离隙龙沫毛毛咕咕秘密藏你门宁辑牛折齿弄颊秾郁叛逃谦喜遣召七端八正青鰶鱼臞小烧马拾弄损阙素品挑脚汉外此下落不明陷假霰子屑侯斜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