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趁凉的意思、趁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趁凉的解释

见“ 趁凉 ”。


亦作“ 趁凉 ”。亦作“趂凉”。1.热天在凉快透风的地方休息,以求凉意。 唐 白居易 《晚庭逐凉》诗:“趁凉行绕竹,引睡卧看书。” 明 唐寅 《题画》诗之二:“长夏山邨诗兴幽,趂凉多在碧泉头。”

(2).趁凉爽之时。 宋 陆游 《秋后一日风雨》诗:“趁凉谋社酒,乘润理园蔬。”《水浒传》第十六回:“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起来,都要趁凉起身去。” 清 蒲松龄 《农桑经·农经·治茅》:“麦后耕之最妙。是时天热,宜早晚趁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趁凉"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利用凉爽的时机或环境进行活动,尤其强调在天气炎热时,抓住清晨、傍晚或阴凉处等相对舒适的时刻做事。以下从词典释义、使用场景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分解

    • "趁":表示"利用(时间、机会)",如"趁早""趁机"。
    • "凉":指"凉爽的温度或环境",与"热"相对。

      组合后意为"趁着凉快的时候行动",隐含主动把握时机的意味。

  2. 权威词典定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

    趁凉:趁凉爽的时候(做某事)。例如:"趁凉赶路""趁凉收割庄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二、典型使用场景

  1. 农事活动

    传统农耕中,农民常"趁凉"劳作以避免午间酷暑,如:

    "天未亮就下地,趁凉把秧苗插完。"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2. 日常生活

    泛指利用凉爽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搬运重物等:

    "晚饭后趁凉散步,是夏日的习惯。"

    (来源: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文学修辞

    在古诗文中常借"趁凉"表达对自然的顺应,如白居易《夏日闲放》中:

    "趁凉行绕竹,引睡卧看书。"

    (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


三、文化内涵

"趁凉"一词承载中国传统农耕智慧,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的生存哲学: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1999.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新华成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5.
  4. 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网络扩展解释

“趁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在炎热天气中寻找凉爽通风处休息,或趁着凉爽时段进行活动。例如:“夏夜趁凉散步”。

  2. 引申含义
    比喻抓住有利时机行事,强调“把握时机”的智慧。如“趁凉耕种”指选择凉爽时段劳作以提高效率。


二、详细分点解释

  1. 场景性用法

    • 避暑行为:如唐代白居易《晚庭逐凉》中“趁凉行绕竹”,描述夏日竹林纳凉。
    • 劳作安排:宋代陆游诗中提到“趁凉谋社酒,乘润理园蔬”,体现古人依气候规划农事。
  2. 文化内涵
    该词蕴含中国传统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如《水浒传》中“趁凉起身”反映古人出行对天气的考量。


三、例句与用法


四、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出处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来源:、2、5)。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乌郎半工半读编管饽饽房不已插车长往楚山巫水淙淙活活打地铺打诈狄水崿崿发明家分会放射线繁滋奉候干白共持谷圭贵艳红晕化生金盆谫然骄恡久盈极重难返絶巘阚虓柯舒劳金练若梨园陇坂鲈莼木橛目下十行傩逐巧手清狷青籞妻娶求托拳拳之枕深烈石匠试课士品耍逗束草竦神宿舍踏伏天风通宾媮安完竣奚丢胡突携仆惜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