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奏暮召的意思、朝奏暮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奏暮召的解釋

謂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語出《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主父偃 ﹞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 匈奴 。” 元 陳植 《金馬門賦》:“ 公孫 大廷之對, 相如 詞賦之材, 主父 、 嚴 、 徐 之雄辯, 少孺 、 曼倩 之詼諧,或朝奏而暮召,或徒步而鼎台。”亦作“ 朝奏夕召 ”。《新唐書·魏元忠傳》:“布衣之人,懷奇抱策,而望朝奏夕召,豈易得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朝奏暮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zhāo zòu mù zhào,其核心含義為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即被召見,形容人才被朝廷迅速任用或反饋極快。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拆分

    • 朝:早晨;奏:上奏、上書;暮:傍晚;召:召見。
    • 合指早晨遞交奏章,傍晚即被君主召見,體現行動迅速。
  2. 引申義
    比喻人才或建議被當權者高度重視并快速采納,也形容朝廷決策效率極高。


二、典故出處

該成語源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主父偃的事迹:

“(主父偃)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阙下。朝奏,暮召入見。”
主父偃因貧困久居京城,遭人厭棄後上書漢武帝,結果早晨遞奏章,傍晚即被召見,所提建議多被采納。


三、用法與場景


四、結構特點


五、現代意義

如今可引申為“快速響應機制”,適用于職場、政務等領域,強調高效決策與執行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奏暮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上午到朝廷奏章,下午就被召回。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朝”、“奏”和“暮”,每個字都有自己的部首和筆畫。 - “朝”字的部首是“月”,它有十三個筆畫。 - “奏”字的部首是“大”,它有十個筆畫。 - “暮”字的部首是“日”,它有十三個筆畫。 該成語來源于古代的皇宮制度,官員需要在上午進朝奏章,但有時下午就會被召回。 在繁體字中,“朝奏暮召”保持不變,沒有改變字符的形狀或結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可能會稍有變化,但整體的意思和結構都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昨天剛提交的報告,今天就收到了“朝奏暮召”的通知。 其他與該成語相關的詞彙包括: - 組詞:朝廷、奏章、召回。 - 近義詞:朝請暮辭、朝發暮至。 - 反義詞:朝不保夕、朝三暮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