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康型消费的意思、小康型消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康型消费的解释

指基本生活消费比较富裕的消费类型。主要表现在吃、穿等消费的比重下降以及由追求保证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及住房标准有所提高;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占有重要位置。《中国青年报》1985.12.4:“实现小康型消费要求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小康型消费的根本保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康型消费是现代汉语中描述特定生活水平的消费模式,其核心含义指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居民有能力追求更高生活质量、注重消费品质与多样化的经济行为。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小康”指家庭经济状况宽裕,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状态。延伸至消费领域,“小康型消费”表现为:

二、经济学特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小康型消费归纳为三个层级:

  1. 生存资料消费优化:从“够用”转向“优质”(如有机食品、智能家电);
  2. 发展资料消费扩张:教育投资、技能培训支出持续增长;
  3. 享受资料消费普及:旅游、娱乐、健康服务成为常态 。

三、典型表现(参考国家统计局指标体系)

权威定义溯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将小康型消费定义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重,消费结构向服务型、体验型升级”的阶段。
  2.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强调其与“温饱型消费”的核心差异在于消费动机从生存保障转向生活质量提升。

小康型消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标志,反映居民从追求温饱转向追求生活品质、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其量化标准与行为特征已形成学界共识。

网络扩展解释

小康型消费是描述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居民消费模式向更高质量和多元化转变的概念。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 定义与起源
    小康型消费指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消费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注重精神文化和服务消费的模式。这一概念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人们开始倡导理性消费,避免过度物质追求。

  2. 主要特征

    • 基础消费提质:食品、服装等基本消费占比下降,更关注品质而非数量;
    • 耐用品普及: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覆盖率显著提高,住房条件改善;
    • 服务消费增长:教育、健康、旅游等劳务消费及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上升。
  3. 衡量标准

    • 收入门槛: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参考2015年前后标准);
    • 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粮农组织界定为40%-50%,我国对应年食品支出约3200-4000元/人。
  4. 社会意义
    该消费模式推动工业现代化升级,促进健康休闲、文化等产业发展,同时要求生产力提升以满足更高消费需求。

如需更详细的分类标准或历史演变,可参考MBA智库及知网百科的权威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摆式白衣道北海市步骑残花茶坊赤色呆容珰琅二墨纷敷冯国璋负版绔黻裘改俗怪似核定火绒草奬渥简穆教官介电常数击鼓谨涂疚悔九老会亮闪闪利比亚沦谪毛玻璃美配蒙特卡洛木老鵶南碑浓密乾贝颀大气狠狠清娱青毡旧物栖山瑞禾删采善胜韶颜摄斋石距收购站踢鞬聤耳同仁外财望白署空万古留芳危露委云无政狭促臔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