鈇钺的意思、鈇钺的详细解释
鈇钺的解释
(1).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荀子·乐论》:“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忠臣竭诚不顾鈇鉞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 颜师古 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2).泛指刑戮。《南史·何尚之传》:“﹝ 范曄 ﹞宜出为 广州 ,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鉞。”《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鈇鉞。” 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鉞,来奏君王。”
(3).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鉞,然后杀。” 孔颖达 疏:“赐鈇鉞者,谓上公九命得赐鈇鉞,然后邻国臣弑君、子杀父者,得专讨之。”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有弓矢鈇鉞之权,皆国之元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十二》:“ 文王 当 商 命未改之时,犹然受 商 之鈇鉞以专征。”
(4).借指将军幕府。 唐 喻凫 《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诗:“清晨鈇鉞内,只献白云吟。”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斩刈。”
词语分解
- 鈇的解释 鈇 ū 见“??”。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 钺的解释 钺 (鉞) è 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古星名。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鈇钺”(fū yu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器物功能综合理解。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1.刑具与刑戮
- 本义:指斫刀和大斧,用于腰斩、砍头等刑罚。如《汉书·戾太子刘据传》记载忠臣“不顾鈇鉞之诛”,颜师古注“鈇”为类似莝刀的刑具。
- 引申义:泛指刑罚或杀戮,如《国语·鲁语》提到“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韦昭注“斧钺”为“军戮”。
2.权力象征
- 帝王授权:象征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例如《史记》记载周公、召公持钺护卫武王,商汤持钺征伐,均体现钺作为军事统帅权的标志。
- 社会地位:钺在古代是贵族身份象征,如亚丑钺等考古文物证实其礼仪功能。
3.代指军事机构
4.天文含义
- 古代星象学中为星名,具体指向需结合天文文献进一步考证。
补充说明
- 与“斧”的区别:钺刃部更宽,多作礼器;斧侧重实用工具。钺背带钩或刺者为礼兵器,斧则用于实战。
- 文化演变:从刑具、兵器到权力符号,反映了古代政治与军事制度的关联性。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案例或考古实物,可参考《荀子》《史记》及商周青铜器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鈇钺》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指古代用来击打和破坏敌人的铁制武器,通常形状像斧头且带有锋利的刃。该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金」和「刀」。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9画和2画。
鈇钺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被广泛用于描述武器和战争。它的繁体字体写法为「鈇鉞」。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鈇钺的古汉字写法可能会稍有差异。
以下是一个关于鈇钺的例句:「战士手持鈇钺,勇往直前,打败了敌人。」
除了鈇钺这个词,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钺鈆」(yè duàn)指的是古代将军佩戴的钺和鈆之类的武器,用以表示将军的权威和尊贵。
在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斧钺」(fǔ yuè)来描述具有类似形状和功能的武器。反义词方面,可以使用「和平」(hé píng)来表示相反的概念,强调和谐与和睦。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