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劝使明白。多用于下对上。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王初欲羽檄天下兵,以求一旦之幸。 淹 尝从容晓諫,言人事之成败……终不以纳,而更疑焉。”
晓谏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清晰、委婉的言语劝导他人,尤指臣子对君主或晚辈对尊长的规劝。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用法及权威参考角度详细解析:
《汉语大词典》
释为:“明言规劝。”强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进行劝诫,避免直斥过失,注重策略性与尊重性。例如:“大臣晓谏于朝,以正君心。”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古代汉语词典》
释义:“以委婉之言劝告。”侧重含蓄表达,通过类比、典故等方式间接指出问题,维护对方尊严。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
从“日”从“尧”,本义为天明、知晓(《说文解字》:“晓,明也”),引申为使人明白、开导。
从“言”从“柬”,本义为直言规劝(《说文解字》:“谏,证也”),特指对尊长的忠告。
二字结合,体现“以明理之言委婉劝诫”的复合意涵。
多用于下对上的劝导场景,如臣谏君、子劝父(例:《后汉书》载“侍御史晓谏天子”)。
区别于直谏的激烈,晓谏强调循循善诱,如汉代贾谊《新书》言:“晓谏者,喻之以理,导之以情。”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御史大夫晓谏曰:‘陛下承宗庙之重,当守成法,不可轻改。’”
来源: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孔子提倡“事父母几谏”(《里仁》),朱熹注:“几谏,谓微言晓之”,即晓谏的伦理实践。
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今虽少用,但沟通艺术中仍强调“晓之以理”的策略,如职场向上管理、家庭教育等场景,延续“晓谏”内核。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晓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晓谏”指通过说明道理使对方明白,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劝诫场景。例如臣子劝谏君主,或下属提醒上司。
该词在《汉典》《查字典》及《沪江在线词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收录,释义一致,可确认其规范性与历史沿用性。
摆钩边辽浡潏馋痨超隽导致丰饍妇姑覆没乖唇蜜舌过尔过江之鲗过载涵咀横说慌张家给人足戒禁金银花露罽毯救生艇咎有应得九月括取礼尚往来留犂挠酒旒旐伦品啰哩啰嗦眉史门旧敏锐末端平虚巧思麒麟楦情核鶈鸎跧局任率沙表神保升科神流气鬯失敬似水流年瘦牛说条念款诉呈天仗亭槛涕泗滂沲峂峪村氽子伪让文词遐尔闻名现况仙萱鰕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