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萧关的意思、萧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萧关的解释

(1).古关名。故址在今 宁夏 固原 东南,为自 关中 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汉书·武帝纪》:“﹝ 元封 四年冬十月﹞通 回中 道,遂北出 萧关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匈奴传》:‘入 朝郍 萧关 ’, 萧关 在 安定 朝郍县 也。” 唐 卢照邻 《上之回》诗:“ 回中 道路险, 萧关 烽候多。”

(2).指 北宋 崇宁 四年为防御 西夏 而筑的 萧关 ,故址在今 固原 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 唐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 固原 北一百八十里。 至德 后地入 吐蕃 , 大中 间收复,置 武州 治此,旋废。

(4).古县名。 唐 中和 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 潘原县 (今 甘肃省 平凉市 东),仍为 武州 治所。 五代 周 显德 中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萧关”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重要关隘,属于“关中四关”之一(与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并列),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地理位置

  1. 核心区域
    萧关位于今宁夏固原市东南,具体在三关口以北、瓦亭峡以南的峡谷地带,泾河流经此处,形成天然屏障。

    • 汉代萧关:宁夏固原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村附近。
    • 宋代萧关:北迁至宁夏同心县南,防御西夏而建。
  2. 地理特征
    依六盘山东麓而建,扼守泾河河谷与清水河谷的连接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关中平原通往塞北、西域的咽喉要道。


二、历史功能

  1. 军事要塞
    作为关中北大门,萧关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西夏)的重要防线。汉文帝时匈奴曾攻入萧关,威胁长安。

    • 顾祖禹称其“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凸显战略地位。
  2. 交通枢纽
    萧关古道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连接关中与河套平原、西域,促进商贸与文化交融。


三、文化意象

  1. 文学象征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使其闻名,成为边塞诗中的典型意象,常与荒凉、征战、戍边等主题关联。

  2. 历史变迁
    随着朝代更迭,萧关逐渐从军事要冲演变为历史遗迹,现存城墙、烽火台等遗址,见证古代战争与丝路繁华。


四、争议与考据

关于萧关的具体位置,历代文献记载不一:


萧关是兼具军事、交通、文化意义的古代关隘,其历史地位与地理价值在汉唐时期达到顶峰,现为研究西北边疆史的重要实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萧关

《萧关》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艹”和“关”,笔画数为15画。

来源

《萧关》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在古代,萧关是指当时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的黄花塔附近的一处关隘,因为其地形险要,所以取名为萧关。后来,这个地名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汉字词语。

繁体

《萧关》的繁体字为“蕭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写“萧关”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具体写法难以考证。由于汉字的演变,很多古代字形已经无法准确还原。

例句

1. 苍山萧关游,白云万里飞。

2. 萧关古道见草长,青山何处韵清琴。

组词

组词可以根据“萧关”的含义进行组合,如:“萧关古道”、“萧关戍楼”等。

近义词

与“萧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峡谷”、“关隘”。

反义词

与“萧关”意思相反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