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hievement in war;war exploits;one's contributions in work] 原指立的战功。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贡献
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韩非子·五蠹》
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史记·晋世家》
蔡氏当先有汗马功劳,不可令其无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1).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劳苦征战。《北史·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为博士也!”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三:“汗马收宫闕,春城铲贼壕。”亦借指战功。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这一位老将军,姓 秦 字 叔宝 ,自降 唐 以来,与国家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多有功勋,甚有汗马。”参见“ 汗马之劳 ”。
(2).骏马。亦指战马。 南朝 梁 沉约 《日出东南隅行》:“宝劒垂玉贝,汗马饰金鞍。” 唐 刘济 《出塞曲》:“汗马牧秋月,疲兵卧霜风。” 明 张煌言 《代内人狱中有寄》诗:“知君驰汗马,岂敢怨红颜。” 清 孙致弥 《秋感》诗:“一战龙旂劳汗马,廿年贝锦怨藏弓。”
“汗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原指战功
源自古代战马因长途征战而流汗,比喻将士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如《韩非子·五蠹》中“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即强调为公事舍弃个人利益、付出辛劳。
引申为工作中的贡献
后词义扩大,泛指在各领域(如工作、事业等)中作出的突出成绩。例如:“他在公司发展中立下汗马功劳”。
“汗马”一词从军事场景延伸至广义的贡献,既承载历史文化内涵,又适用于现代语境。若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或用法,可参考《韩非子》《史记》等文献。
汗马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或完成任务而付出辛勤努力。
汗马的部首拆分为“水”和“馬”,其中“水”表示水,而“馬”表示马。
汗马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汉书·河南贾傅传》:“铨衡精明,勤汗马”。
这句话源自西汉时期的一段典故,形容贾谊为官勤勉努力,像奔跑的马一样呕心沥血。
「汗馬」是《康熙字典》所记录的繁体字。
古代汉字写作「汗馬」,其中「馬」使用了「馬」的古代写法。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日夜不倦地汗马努力。
汗马功劳、汗马之劳、汗马不惜、辛勤汗马
辛勤努力、全力以赴、尽心尽力
懒散、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