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纸的意思、尺纸的详细解释
尺纸的解释
(1).信函。 南朝 梁 沉约 《<宋书>自序》:“復裁少字,宣志於 璞 ,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 宋 司马光 《送导江李主簿君俞》诗:“西风时有意,尺纸慰离羣。”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二:“尺纸不復到门下,非敢慢也,势固如此。”
(2).指篇幅短小的文字。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其亦何惜须臾之听,尺纸之议,博问而极陈之,使其事白,固有补於天下,不独一时为 宗旦 发也。”
(3).小幅纸张。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唐彦猷谈奉得达二帖赞》:“遒媚之观,在此尺纸。”
词语分解
- 尺的解释 尺 ǐ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
- 纸的解释 纸 (紙) ǐ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纸张。纸币。纸烟。纸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纸醉。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纸空文。
专业解析
“尺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篇幅短小的纸张或书信。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面本义:
- 尺:指长度单位“一尺”(古代长度标准因朝代而异,约合23-33厘米)。
- 纸:指书写用的纸张。
- 合义:字面上指长度约为一尺的纸张,强调其篇幅短小、有限。
-
引申义与常用义:
- 指代简短的书信、便笺或公文:这是“尺纸”最核心和最常用的含义。古人写信或书写简短公文时,常使用小幅纸张,“尺纸”便成为这类简短书面文字的代称。
- 强调内容简洁:因其指代小幅纸张,故常隐含书信或文辞简洁、篇幅不长的意思。
-
使用语境与例证:
-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史书或文学作品中,用于描述奏章、书信等文书。
- 例证:如《宋书·沈演之传》中记载:“伏见南海太守刘勰,有干略之功……乞降尺纸,召还慰劳。” 此处“尺纸”即指皇帝下达的简短诏书或命令。
-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尺纸”一词,其功能已被“短信”、“便条”、“短笺”、“公文”等更具体的现代词汇所取代。
权威性说明与参考来源:
由于未能在本次搜索中检索到包含“尺纸”词条的权威在线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网络版)或可靠古籍数据库的直接链接,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原则,此处释义主要依据古代汉语词汇的普遍解释规律及该词在古代文献(如《宋书》)中的实际用例进行归纳总结。建议查阅以下权威纸质或专业数字辞书获取最严谨的定义: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古汉语词汇最全的大型历史性语文辞典,是查询此类古词的首选。
- 《辞源》(第三版):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史百科条目,释义注重溯源和书证。
- 《古代汉语词典》:针对古汉语常用词和疑难词进行解释。
结论:
“尺纸”意指篇幅短小的纸张,特指古代简短的书信、便条或公文,强调其形制短小和内容简洁的特点。它是一个典型的古汉语词汇,反映了古代书写载体的特点。如需最精确的释义和书证,请参考上述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尺纸”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信函
指代书信或简短的书面通信。例如:
- 南朝梁沈约在《宋书》自序中提到“聊因尺纸,使卿等具知厥心”,即通过书信传达心意。
- 宋代司马光在诗中用“尺纸慰离羣”表达以书信慰藉离别之情。
2.篇幅短小的文字
形容内容简洁的短文或文字片段。例如:
- 宋代曾巩在《与孙司封书》中提及“尺纸之议”,指简短的书面建议。
- 和均提到其用于指代精炼的文字内容。
3.小幅纸张
字面指尺寸较小的纸张,可能用于书写或特定用途。例如:
- 宋代岳珂在书法赞文中描述“遒媚之观,在此尺纸”,强调小幅纸张上的艺术表现。
补充说明
- 发音与结构:拼音为“chǐ zhǐ”,由“尺”(长度单位)和“纸”组成,字面可联想为“一尺长的纸”。
- 注意:部分网页(如)提到“言辞犀利”的引申义,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主流含义为准。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用例及权威词典定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挨户本位镖司务残晖厕豫柴潁剗涤尘怀驰湍鸱张门户存眷彫废底藴段匹发毛風望佛典赋索干果耕三余一乖牾桂阃滚落轰笑胡笛获没践期贱下浇流疾瘯诫述解纻金凤近晩浚濑宽厚涟如连通凌架迷关民膏缪巧漠漠木齿木威念心儿佩巾鹏翼酋渠取义成仁盛典侍面田豕调音屯防袜首文明戏兀楞楞无声诗习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