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朝廷。《汉书·刘向传》:“远絶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被甲胄者何尝充给,趋朝省者转困支持,州閭之货殖全疎,天地之灾祥屡应。”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畏慎相》:“ 孔光 沐日归休,终日燕语,不及朝省政事。”
犹朝觐、朝见。 明 汪道昆 《远山戏》:“你可在门前候,但有客相访,只説相公朝省未回。”
朝省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中央朝廷的政务中枢机构,尤指皇帝处理国政、群臣议事的场所。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演变及古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朝廷与官署的统称
指帝王听政、百官奏事的场所,引申为中央决策机构。《汉语大词典》释为:“犹朝廷。古代称中央政府的政务机构。”
例:汉代王充《论衡·程材》:“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二者长短,各有所宜……朝廷之人也,幼为干吏,以朝廷为田亩,以刀笔为耒耜,以文书为农业。”(此处“朝廷”与“朝省”义近)
“省”的特指义
“省”原指宫禁之地(如“禁中”),后演变为中央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故“朝省”强调兼具政治象征与行政实权的核心机构。《辞源》释“省”:“古称王宫禁署为省……后引申为中央官署名称。”
甲骨文象“日出草木间”,本义为早晨;因古代君臣清晨议政,引申为“朝廷”(cháo)。“朝省”取“朝廷”义。
甲骨文从“目”从“生”,表察看;后指宫禁(《说文》:“省,视也”),汉代起指中央官署(如“尚书省”)。
二字结合后,“朝”突出政治象征,“省”强调行政职能,构成互补关系。
“(王)凤辅政,权倾朝省。”
→释义:描述权臣掌控朝廷中枢的史实,“朝省”即中央权力机构。
“始自秦世,不师圣道……宰守皆以孝廉、年计为吏,民户凋弊,俗化陵迟,职由朝省。”
→释义:批评中央政令导致地方衰败,“朝省”指代最高决策层。
“臣伏见往者灾异并起,天地失常,皆朝省过咎所致。”
→释义:将灾异归因于朝廷施政失误,“朝省”为责任主体。
“朝省”作为历史政治术语,本质是封建王朝最高权力机关的代称,兼具礼仪空间(朝)与行政实体(省)双重属性。其释义需结合古代官制演变,核心落脚于“中央政务中枢”的权威性描述。
参考资料
“朝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基本解释
指中央政权机构或皇权所在的行政中心,即“朝廷”。例如:
历史文献佐证
该词在《旧五代史》《明史》等文献中均有使用,多用于描述官员与朝廷的关系或政令颁布的场合。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汉书》《旧五代史》等古籍,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
挨家按户拔戟成一队苞稂比例税制鼻上嬖媵操弧産物朝巾姹娅虫漏惮惮当离电烫抵负订约放颠飞鸾奉土傅君骨粉寒房豪语黄韲鬟云花遮柳掩菅菲姜文奸訴寄居蟹楖枥晋接戟髯机事吉占极走裤衩浪荡子寮宰落雁沉鱼吕翁平睦铺户钳马旗甲起死七星草娆害日三竿三十六峯折抢肃反傥阆溻湿通讯网晚年我身窝丝糖遐迈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