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身”。古代指沒有官職的身軀。 唐 牟融 《題道院壁》詩:“若使凡緣終可脫,也應從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上·林喬》:“鬥州無頓閑身處,時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詩之二:“未妨去國還飄泊,已把閒身等白雲。”
“閑身”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閑身”指古代沒有官職或脫離官場後的自由之身,強調擺脫世俗事務後的閑適狀态。該詞由“閑”(空閑、無職)和“身”(軀體、身份)組合而成,常見于詩詞表達。
陸遊在《閑身》一詩中寫道:“聊用閑身答太平”,通過“閑身”與“太平”的呼應,既抒發了對官場虛名的摒棄,又暗含對田園生活的滿足。這種用法常見于文人表達淡泊名利或歸隱心境。
“閑身”不僅是字面意義的“空閑之身”,更承載着古代文人對自由、超脫的精神追求。其反義詞可對應“宦身”“羁身”等表達仕途束縛的詞彙。
「閑身」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沒有被占用、空閑、沒有事情要做的狀态。
「閑身」的拆分部首是「門」和「身」。它包含了10個筆畫。
「閑身」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閑」來源于古代文字「閑」,意為空閑、不忙碌。而「身」則代表人的身體。
「閑身」的繁體字為「閑身」。
在古代,「閑身」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其中「閑」的古字形為「閒」,「身」的古字形為「身」。
1. 他在假期裡終于可以放松一下,好好「閑身」了。
2. 她告訴我她很忙,沒有「閑身」來參加聚會。
閑身無事、閑身自在、閑身逍遙。
空閑、清閑、無事、悠閑。
忙碌、繁忙、忙于、無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