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性的意思、木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性的解释

(1).旧谓淳厚、质朴的禀性。 三国 吴 姚信 《士纬》:“ 孔文举 金性太多,木性不足。” 唐 包佶 《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归国》诗:“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2).木的性质。 唐 白居易 《清夜琴兴》诗:“清泠由木性,恬淡随人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慎。” 鲁迅 《书信集·致方善境》:“先生所作木刻,我以为是大可以发表的,至于木性未熟,则只要刻得多了,便可了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木性”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类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形容人的性格特质(文学/哲学领域)

  1. 基本释义
    指人具有淳厚、质朴的禀性,性格刚直且不易受外界影响。其中“木”象征坚硬、正直,“性”指天性。
  2. 文献例证
    三国时期姚信在《士纬》中评孔融“金性太多,木性不足”,唐代包佶诗句“木性本含真”,均用此意。

二、描述木材物理特性(工艺/科学领域)

  1. 木材特性
    指木料的收缩率、受力度、纹理走向等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家具制作。例如红木类木材因收缩率差异,需预留伸缩缝。
  2. 特殊现象
    木材会因湿度、温度变化产生扭曲变形,工匠需通过干燥等工艺“去性”以稳定材质。

补充说明

在古籍中偶见引申用法,如白居易《清夜琴兴》用“木性”指代琴材共鸣特性,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木耳药性受原木性质影响。


提示:若需具体领域的延伸解读(如古典文学或木工技艺),可说明使用场景以便补充针对性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木性》的意思

《木性》是由汉字“木”和“性”组成的词语。它指的是人的性格或个性,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本性和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木性》的拆分部首是“木”,它属于汉字的四角部首。它的笔画数是4画。

来源与繁体

《木性》这个词语源自于汉语,是一个比喻性的描述。在中文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木性」。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木性》的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由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组合而成。

例句

1. 他的木性使得他有着平和、善良的个性。

2. 她的木性使她善于与他人沟通。

3. 虽然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但他的木性却显得比较冷漠。

组词

1. 木讷:形容一个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2. 木讷寡言:形容一个人性格极其内向,话语非常少。

3. 木讷不语:形容一个人非常沉默寡言,几乎不说话。

近义词

1. 木性可以近义词为“性格”。

2. 木性也可以近义词为“个性”。

反义词

1. 与“木性”相反的词语是“火性”,形容一个人性格热情活泼。

2. 还有一个反义词是“水性”,形容一个人性格冷静、沉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