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宪简的意思、宪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宪简的解释

指御史弹奏所用的白简。 唐 颜真卿 《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翫月七言重联句》:“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参见“ 白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宪简”是一个由“宪”与“简”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文献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宪”本义为法令、法度,如《周礼》中“宪禁于王宫”即指公布禁令;“简”原指竹简,引申为文书、记录,如《尚书》中“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两者组合后,“宪简”可指代记载法规的文书或简明的法度规范。

从古代用例观察,“宪简”一词多见于公文语境,如明代《太常续考》中“宪简具存”即强调法典的完整性。清代《钦定续通志》亦用“宪简森严”形容法律条文严密。现代语言体系中,该词因使用频率较低,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但在研究法制史的学术著作中仍作为专业术语出现,指代古代法律文献的载体形式。

网络扩展解释

“宪简”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宪简”指御史弹劾官员时所用的白色简牍,即“白简”。这一用法多见于唐代文献,例如颜真卿在《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翫月七言重联句》中写道:“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借“宪简”代指御史的职责与权威。

延伸说明

  1. 词源构成

    • “宪”指法令或宪法,引申为监察职权(如御史的职责);
    • “简”为古代书写用的竹板或文书,此处特指弹劾文书。
      二者结合后,“宪简”成为御史行使监察权的象征性工具。
  2. 历史背景
    唐代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弹劾时需书写奏章于白简(未染色的竹木简),故“宪简”一词既指实物工具,也暗含监察制度的内涵。

  3. 相关词汇
    与“白简”同义,均指向弹劾文书的载体及职能。

“宪简”是古代监察体系中的专业术语,兼具实用功能与制度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足之虫霸史别材别思卜问朝冶臣使道不拾遗玷汙董事高科高躅鬼柳过江横地鸿鱼秽墟界程戒日经纪京江荆棘列金偈棘墙嫉闲妒能积言举兵看财童子类禋莲华世界灵飙溜光陆田面长面短鸣官靡弱貊謡牧猪奴那移捏报逆修旗望羣魔乱舞稔谋弱藻伞橑沈斥生扢揸沈窘石城寿斝俗目陶写天鹅绒颓天卧不安席勿述陷败象译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