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凸凹。《韩非子·有度》:“故绳直而枉木斲,準夷而高科削。” 陈奇猷 集释:“《孟子·离娄篇》‘盈科而后进’,注:‘科,坎也。’高坎,谓木之凸凹也。”
(2).科举高第。 唐 贾岛 《送令狐綯相公》诗:“下第能无恧,高科恐有神。”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清 戴名世 《<蔡瞻岷文集>序》:“殊不知其人虽登高科,躋膴仕,而不可谓读书之有成矣。”
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级别较高的科目,如进士科、明经科等。考生通过此类考试可获得更高功名,如《新唐书·选举志》载:“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进士科被视为“高科”,及第者社会地位显著提升【1】。
现代汉语中,“高科”可指代“高等科技院校”或“高科技研究院”,例如“西安高科学院”(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此类机构聚焦前沿科技教育与研究,名称中的“高科”凸显其学术层级与技术专长【2】。
在专业语境中,“高科”泛指高新技术或高端科技领域,如“高科产业”“高科产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高”修饰“科”时强调技术的尖端性与创新性,区别于常规技术范畴【3】。
“高科”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指物体表面高低不平的状态,源自《韩非子·有度》中的木工术语。
例:古代匠人用“高科”形容木材的凸起和凹陷,需通过削平处理使表面平整。此用法现较少见,多见于古文注释。
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高等名次,如进士及第。
例:宋代欧阳修在《相州昼锦堂记》中提及“擢高科,登显仕”,清代戴名世也以此形容科举成功者。该含义常见于历史文献,反映古代对功名的重视。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韩非子》《欧阳修文集》等文献原文。
把袂被搭子兵痞子长离吃刀愁蹙抽厘抽扬辏况达论兜揽法将方阵分日负违凫浴高红庚伏供养观风察俗姑壻豪上合食箭端谏官谏猎检验工基色旧梦笄总拒絶惧震老寋理念理气龙旌梦渚迷漠明齍蟠攫墙进谦降齐名轻风全寿趋权附势取证辱玷三农撒顽祀堂松萝田茀啼明亡军微与显父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