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翻译。《吕氏春秋·慎势》:“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 宋 苏辙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诗:“鱼龙定示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
(2).借指四方之国。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若乃乘此直心,推诚闇往,则半息可追,一念斯至,感降参差,云霏雾委,此又昭被象译,辉映縑图。” 唐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序》:“虎符不发,象译攸同。”
“象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根据《吕氏春秋·慎势》记载,“象译”即翻译,特指古代对不同地区或民族语言的转译。例如:“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方三千里。”。宋代苏辙的诗句“象译何劳较齿牙”也印证了这一用法,强调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该词在文学中常引申为代指四方边远国家或异域文化。南朝梁沈约《内典序》中“昭被象译”即用此意,指文化传播至四方。唐代陈子昂的诗句“象译攸同”也体现了这一象征意义。
建议结合《吕氏春秋》《苏辙诗集》等原始文献进一步探究其文化背景。
象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包括“象”和“译”两个部分。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以及其它相关内容。
“象”字将会意部分和形声部分组合而成。会意部分为“⺍”,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形声部分为“象”,表示象形的形状。总的来说,“象”字表示事物的形状或形像。
“译”字包括“言”和“易”两个部分。其中,“言”为声旁部分,表示与语言有关;“易”为形声部分,表示变易或转换的意思。综合起来,“译”字表示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进行翻译或解释。
“象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书法家。古代汉字写法多种多样,包括了不少与现代汉字不同的繁体字。在繁体字中,“象”字的写法和现代字相似,但“译”字写作“譯”。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象”字的形状并非现今的习惯用法,而是更接近“⺍”字形。在古代,“译”字也有不同的写法,如部分文献中将其写作“诣”、 “誉”等。
1. 他用简练的语言将复杂的观点以象译的方式表达出来。
2. 著名的作家将这部小说从一种语言象译成另一种语言。
组词例:象形、象征、形象、翻译、解释
近义词例:翻译、解说、转换
反义词例:原文、母语、原始
白眉赤眼悲怀变色跸声长駈筹幄除豁春满麤夯电旗觝击东望西观二凶钒钢发祉丰珍汾曲干糙告止瑰癖寒鸥约宏观调控虹气皇规黄钻伎儿决囊峻峭老荆廉镇燎竈灵衣刘随州隶御龙化虎变路程碑露冕髦髧梦奠免疫学明奥逆叛畔际盘骪嵌入青锋契书鹊巢鸠佔羣爽趋蹡三三节三始少住甡甡锁国政策宿妆天难退梢尾水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