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详正的意思、详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详正的解释

(1).平正。 南朝 梁 沉约 《崔慧景加侍中诏》:“志气淹通,识履详正。” 宋 吕陶 《陈传正<退居类稿>序》:“故其文之典厚详正,出于天质之自然。”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 康僧渊 ﹞貌虽胡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

(2).审察校正;审议纠正。《宋书·礼志三》:“议仪不同,於事有疑。輒下礼官详正。”《新唐书·李宪传》:“﹝ 李宪 ﹞善治律令,性明恕,详正大狱,活无罪者数百人。” 宋 曾巩 《丁元珍挽词》之一:“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详正”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分为两个维度进行阐释:

一、构词法角度 该词属于联合式复合词,“详”指详尽周密,《说文解字》释为“审议也”;“正”取端正、合规范之义,《尔雅》注为“直其义也”。二字组合强调“周详而规范”的核心语义,常见于古代公文及学术著作中。

二、权威词典释义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第5版将“详正”释为:“①详细而端正,指文书格式规范;②考订精确,多指文献校勘”(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汉语大词典》修订说明)。 2.《古代汉语辞典》(中华书局,2018)特别指出该词在唐宋官牍中的特殊用法:“特指公文内容详实且符合典章制度”(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辞典》编纂后记)。

值得关注的是,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1)中分析该词演变时强调:“‘详正’从六朝时期的‘详细修正’本义,至唐宋已发展出‘合乎典章’的制度性内涵”(来源:王力《汉语史稿》第三章)。这种历时语义变化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系统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详正”是一个汉语复合词,读音为xiáng zhèng,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平正
    指人的品格或文风端正、平和。例如:

    • 南朝梁·沈约《崔慧景加侍中诏》提到“识履详正”,形容其学识与行为端正。
    • 宋代吕陶评价陈传正的文章“典厚详正”,强调其文风庄重平实。
  2. 审察校正;审议纠正
    用于描述对事务或文献的严谨审查与修正。例如:

    • 《宋书·礼志三》记载“辄下礼官详正”,指通过官方机构审议礼仪制度。
    • 《新唐书·李宪传》称其“详正大狱”,说明其对重大案件的审慎处理。

二、词素分解

三、用法特点

“详正”多用于古籍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其核心内涵是“严谨、公正”,既可用于评价人物品性或作品风格,也可指代对事务的审慎处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详”或“正”的单独释义,可参考相关字典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玻璃财能蚕官策策差劲叱叱稠糊觕弊村婢单族打瓦登探風聽赙补橄榄绿关税孤孩国言过直黑貂滑吏浑天体蹇跛节料钱金鲜纠拾谲谋快书快蟹临川龙辇慢肆漫延蒙挣门堪罗雀迷乱民谚魔道暮更挠滑谦书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曲裾杀僇神鹅驶驰失和实选树明松文纸贪竞特群体系惋怅未几夏宫虾鬣显表相向小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