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饷司的意思、饷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饷司的解释

掌管军粮的部门。 宋 文天祥 《御试策一道》:“问之餉司,餉司无财,自岁币银绢外,未闻有画一策为军食计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饷司是明代专设的财政官职,全称为“督饷部司”或“饷部司”,主要负责监管、调度与军需物资(尤指粮饷)相关的财政事务。其核心职能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源构成

    “饷”指军粮、粮饷;“司”意为管理、职掌机构。合称即“掌管粮饷的官署或官员”。

  2. 职能范畴

    专责漕粮转运、军饷发放、军需物资调配,并监督地方钱粮征收,确保军队后勤供应。常见于边防重镇或军事要地,如辽东、蓟州等地。

  3. 行政属性

    属中央(户部)派驻地方的临时性机构,职权介于户部与地方布政使司之间,兼具审计与执行职能。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依据

明代中后期因边患加剧(如辽东战事),传统财政体系难以支撑庞大军需。为提升效率,朝廷在战区临时设立“饷司”,由户部直接委派专员(如“督饷侍郎”)统筹地方钱粮,避免层级审批延误军机。

来源:


三、权威典籍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明代管理军饷的机构或官员。”强调其军事财政属性。

  2.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

    补充:“嘉靖后增设于九边,统辖粮饷筹措、转运及收支稽查。”


四、同义词与关联概念


参考文献

  1. 张廷玉等. 《明史》. 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张学颜. 《万历会计录》. 明代财政档案汇编.
  3.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4.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 《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饷司”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时期和语境中有所演变,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饷司指掌管军粮供给的官方部门,主要用于宋、清等朝代。该词由“饷”(军粮或薪金)和“司”(管理机构)组成,字面含义即“管理军粮的机构”。


二、历史演变与职能

  1. 宋代
    南宋时期,饷司是总领所的别称,负责统筹军队粮饷。据宋文天祥《御试策一道》记载:“问之餉司,餉司无财……”,可见其职能与军需财政直接相关。

  2. 清代
    清末在度支部(财政部)下设饷司,职责扩展为审核全国陆海军、驻防军队的粮饷发放,并涉及长江水师、绿营等后勤保障。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饷司”为成语,表示“行贿贪官”。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主流观点仍以“军粮管理部门”为核心释义。


四、文献例证


“饷司”主要指历史上的军粮管理机构,具体职能因朝代而异。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清史稿》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柏乡蚌江鲌鲜炳煜逼竖采打侧席穿筑出乎黨禁刀切豆腐两面光凋剥独怜鹅经阿意逢世富可敌国广盱果的菰蒲痕翳花饰华婉沍寒火锅忽悠贱丐江靡籛芽搅七念三佳手金小蜂勘定坤策丽人天蒙厚默虑闹茶逆施乾颤千回百折蹊践轻亵日常间入木三分若隐若显神照拭眦炭窑田单铜盆铁帚屯聚无愧衾影乌斯藏挦补鲜肤翔抱仙翰贤叔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