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赋的意思、乡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赋的解释

犹乡贡。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学诗犹孺子,乡赋念嘉宾。” 仇兆鳌 注:“乡赋,谓乡举。”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参见“ 乡贡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乡赋”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释义

乡赋指唐代的“乡贡”制度,即地方州县选拔人才推荐至中央参加科举考试。该词常见于唐代文献,如杜甫、白行简的作品中。

二、历史背景与例证

  1. 科举制度中的乡贡
    唐代科举分为生徒(官学学生)和乡贡(地方推荐)两类。乡贡需通过州县选拔,合格者称为“举人”,可赴京应试。例如:

    • 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提到“乡赋念嘉宾”,仇兆鳌注解为“乡赋即乡举”。
    • 白行简《李娃传》描述主人公“应乡赋秀才举”,指其通过乡贡参与科举。
  2. 与“乡贡”的关系
    “乡赋”与“乡贡”同义,均指地方荐举制度。唐代科举中,乡贡是重要途径,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人才选拔的结合。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将“乡赋”解释为“形容乡村景色的诗意表达”,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田园赋”等概念混淆。主流释义仍以“乡贡”为准。

四、总结

“乡赋”是唐代科举术语,核心含义为地方向中央荐举人才的制度,需结合《新唐书·选举志》等史料进一步理解其运作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乡赋

乡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其中“乡”是部首,笔画数为3,代表着乡村、农村;“赋”是部首,笔画数为9,意为赋予、附加。

来源

《乡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表示农村地区的负担和责任。

繁体

在繁体字中,对应的词语是「鄉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较为简练,「乡」的古字形为「阝山」,表示乡村地区;「赋」的古字形为「負」,表示负担、责任。

例句

1. 农民要勤劳努力,才能履行乡赋,为国家作出贡献。

2. 他写了一篇乡赋,描述了农村的美丽景色和辛勤劳作。

组词

1. 田乡赋(表示与农田相关的负担或责任)

2. 村乡赋(表示与农村相关的负担或责任)

3. 城乡赋(表示与城市和乡村相关的负担或责任)

近义词

农村负担、乡村责任、乡村负担

反义词

城市负担、都市责任、城市责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