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嫌贰的意思、嫌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嫌贰的解释

猜疑,猜忌。《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姦谗并起,更相陷懟,转成嫌贰。”《梁书·武帝纪上》:“积相嫌贰,必大诛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嫌贰是古汉语复合词,指因猜忌、怀疑而产生异心或背叛之意,多用于描述君臣、主从之间的信任危机。以下从语义溯源、典籍用例及现代延展三方面解析:


一、语义溯源与字义拆解

  1. 本义为猜疑、嫌疑。《说文解字》释:“嫌,疑也。”引申为情感上的隔阂或不满,如《礼记·坊记》载“使民无嫌”,即消除民众疑虑。

  2. 原指副职、辅佐,后衍生“二心”“背离”之义。《说文解字》注:“贰,副益也。”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盍蚤自贰焉”,即劝其早作背叛打算。

    复合义:“嫌”为因,“贰”为果,指因猜忌导致离心背主,常见于史书对政治关系的描述。


二、典籍用例与历史语境

  1. 君臣关系中的嫌贰

    《晋书·刘琨传》载:“琨忠于晋室,而惧见嫌贰。”指刘琨虽忠诚,却担忧被君主猜忌疏远。此例凸显权力结构中因信任缺失引发的危机。

  2. 军事同盟的破裂

    《宋史·岳飞传》记宋高宗疑岳飞“握重兵而难制,恐生嫌贰”,反映统治者对将领兵权的忌惮,终致悲剧。此类用例印证“嫌贰”多关联重大政治抉择。


三、现代应用与语义延展

现代汉语中,“嫌贰”已罕用,但可引申至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房玄龄《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3. 脱脱《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
  4.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收录于《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版)

网络扩展解释

“嫌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嫌贰”读作xián èr,主要含义为猜疑、猜忌。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不信任或矛盾,例如:

二、构成解析

  1. “嫌”:本义为怀疑、厌恶(如“嫌疑”“嫌弃”),引申为因不信任产生的隔阂。
  2. “贰”:古文中常指“二心”或“变节”(如“贰臣”),此处与“嫌”结合,强调因猜疑导致的分歧或离心。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描述古代人际矛盾的语境,例如:

四、注意

部分网页(如)提到“对事物不满意”的释义,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建议以古籍用例和主流辞书(如《辞海》)的“猜忌”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百晬崩感不惬嵾嵯长画弛旷楚岫村郎胆小如鼠电烻风月主傅堞附肩伏猛伏式该览个时功成名就丱角诡怪寒酷横轶红心草后子淮河笏板僭词将顺其美鉴观焦卷嘉蓺诘呵晋年金堂棘卿连鸡吏方碌碌无为緑蓁蓁马鞯眇视木狗子穆行缥霄嫔妓迁讁全套驱扫若乃石砚首事司房私隶贪黠特大号囤集外家王封消气携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