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声色俱厉的意思、声色俱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声色俱厉的解释

[severe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fulminate] 说话时声音和脸部表情都很严厉

详细解释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晋书·明帝纪》:“﹝ 王敦 ﹞大会百官而问 温嶠 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遂与 重诲 辨於帝前, 圜 声色俱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陶文毅公 ﹞开藩 皖 中,循例覲圣,论某官溺职状,至於声色俱厉,鬚髯翕张。” 茅盾 《子夜》七:“这两句话又是声色俱厉,所有攒集在办公室门外的职员们全部吓坏了。”亦作“ 声色并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敦 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声色俱厉”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用法与结构


近义词与反义词


成语寓意

该成语提醒人们,在冲突中过度激烈的态度可能激化矛盾,保持冷静沟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例句参考

  1. 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
  2. 警察喝令歹徒放下武器时声色俱厉。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知识,可参考《晋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这个词由四个汉字组成,意为声音和表情非常激烈或者激动。以下是有关这个词的详细解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声色俱厉》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来源

《声色俱厉》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散文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为数不多的一部流传至今的散文作品集。

繁体

《声色俱厉》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聲色俱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声色俱厉」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并无大的区别。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声色俱厉》这个词的例句:

  1.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声色俱厉,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2. 他的演讲声色俱厉,让听众们深受触动。
  3. 在激动的辩论中,双方的声音和表情都变得声色俱厉。

组词

与《声色俱厉》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词语有:激烈、激动、慷慨激昂。

近义词

与《声色俱厉》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激烈、激动、强烈。

反义词

与《声色俱厉》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平静、冷静、温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