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的现象。如水在0反常膨胀4°c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即在4°c时水的密度最大。冬天0°c的水浮于水面凝结成冰,而4°c的水却沉于水底。锑、铋等少数物质在熔点以上的某一温度范围内也有反常膨胀现象。
反常膨胀是指少数物质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表现出的温度升高体积缩小(热缩冷胀)的现象,与常见的热胀冷缩相反。以下是详细解释:
反常膨胀的典型代表是水在0-4℃范围内的行为。当温度从0℃升至4℃时,水的体积缩小,密度增大,在4℃时密度最大。超过4℃后,水恢复热胀冷缩的特性。
水的反常膨胀可用氢键和缔合水分子理论解释:
除水外,锑、铋、液态铁等物质在特定温度范围(如熔点附近)也会出现类似现象。
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可近似表示为: $$ rho(T) = rho{4℃} left[ 1 - alpha (T - 4) right] $$ 其中$rho{4℃}$为4℃时的最大密度,$alpha$为与温度相关的系数。
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物理教材或文献来源。
反常膨胀是一个词语,表示某种不寻常的膨胀状态。它由"反常"和"膨胀"两个词组成。
根据《康熙字典》的分类,"反常膨胀"可以拆分为:
根据笔画数目,"反常膨胀"的部首和笔画分别为:
"反常膨胀"一词来源于对某种不寻常的膨胀现象的形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学研究领域,用来描述某种物质或现象的异常膨胀状态。
在繁体字中,"反常膨胀"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反常膨胀"可以使用一些古字体来书写。这些古字体可能存在一些字形上的差异,具体写法需要根据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反常膨胀"的例句:
"反常膨胀"是一个词语,所以没有其他与之组合的词。
近义词:异常膨胀、异常扩张。
反义词:正常收缩、稳定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