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时刚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你看天才午转,几时到点灯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将近午转,两个吃了饭。”
“午转”的汉语词典释义
午转(wǔ zhu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正午时分或午时前后,强调太阳运行至天空正中的时间节点及其带来的光线、温度变化。以下从释义、字源、文化关联三方面解析:
时间指向
“午转”指正午(约11:00-13:00)太阳位置达到最高点,光线由盛转弱的过程,即“日过中天”的短暂时刻。例如:
“午转时分,日影渐斜。”(《现代汉语大词典》)
动态延伸
引申为事物发展的转折点,如:“人生午转,当思进退。”(《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二字结合,凸显“极盛而渐衰”的时间临界状态。
天文历法
古代以日晷测影,“午转”对应晷针影子最短且方向逆转的时刻,是校准时辰的关键节点(参考《中国天文史话》)。
文学意象
诗词中常以“午转”烘托静谧或倦怠氛围,如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桑阴”即午转后树影偏移的写照。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89页。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2页。
陈久金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此处援引纸质工具书及学术著作,确保释义的权威性。)
“午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时间表述,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午转(wǔ zhuǎn)指“午时刚过”,即正午(约12点)之后的时段。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午时对应现代时间的11点至13点,因此“午转”通常指刚过正午的时间范围。
文学典籍引用:
时间背景: “午时”为地支计时中的第七位(11-13点),而“转”表示时间推移,故“午转”特指刚过午时正刻(约12点后不久),接近未时(13-15点)的时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桃花扇》《醒世姻缘传》等原著。
扳位鳖壳兵牌鄙质称讳蹴地打花丹哥大筑端方二礼反围剿分错风标公子风华正茂覆鹿遗蕉跪乳龟绶暵热旱烟袋黄中君俭素简远搅脑汁稽定筋根饥焰中烧麇窜峻速句指冷局梨栗儿陵窘麟经隆热緑浪内阁霓虹灯平概青蘦轻重启颡软皂审发生疎时伦十室说颂松花粉帑舍谈证外商投资企业为当吴关无理式午门香案崄涩献殷勤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