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 斜谷口 西侧, 渭水 南岸。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 诸葛亮 伐 魏 ,出 斜谷 ,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兴 ﹞十二年春,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据 武功 五丈原 。” 唐 王维 《送崔五太守》诗:“ 黄花县 西 九折坂 , 玉树宫 南 五丈原 。” 古直 《弔赵伯先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例声吞 五丈原 。”亦省作“ 五丈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吕温题阳人城》:“ 孔明 屯 五丈 , 魏 人畏之如虎。”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秋风 五丈 ,悲 蜀 相之陨星。”
五丈原是中国历史与地理的重要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南部的秦岭北麓,属黄土台原地貌。具体特征包括: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古战场,其核心历史事件为: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发起第五次北伐,与魏将司马懿对峙百余日,最终病逝军中,实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此事件使五丈原成为:
关于"五丈"的由来有三种主流说法:
在汉语语境中,"五丈原"常被引申为:
当前该地已发展成为融合历史教育、文化纪念、地理考察的综合性景区,保存有古战场遗址、诸葛亮衣冠冢等遗迹。
《五丈原》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五个丈夫死于战场的原野”。从字面上可以推测,这是一个与战争和牺牲相关的词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五丈原》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
“五”字的部首是“一”,笔画数是4。
“丈”字的部首是“一”,笔画数是3。
“原”字的部首是“土”,笔画数是10。
《五丈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赤壁之战中。据历史记载,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一次战役。
《五丈原》的繁体字是「五丈原」。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
比如,《五》字的古代写法中,上面是“口”字,下面是“人”字,表示五个人。
而《丈》字的古代写法中,上面是“一”字,下面是“人”字,表示一个人。
1. 这片土地上埋葬了五丈原的英雄。
2. 在《三国演义》中,有关五丈原的情节深深触动了读者。
组词:五丈原之战、五丈原的牺牲者。
近义词:五人之地、五位将士牺牲之地。
反义词:平安之地、无人牺牲之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