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铁面的意思、铁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铁面的解释

(1).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晋书·朱伺传》:“ 夏口 之战, 伺 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南史·贼臣传·侯景》:“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西魏 晋州 刺史 韦孝宽 守 玉璧 ,城中出铁面, 神武 使 元盗 射之,每中其目。”

(2).黑脸。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稜。”

(3).喻指刚直无私的人。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则除是 包龙图 ,那个铁面没人情。”

(4).比喻刚直、不徇私情。 清 方文 《送马倩若令阳江》诗:“君家柱后惠文冠,铁面霜威草木寒。”原注:“ 倩若 祖 蓼初 公曾为御史,劾权相。”《黑籍冤魂》第四回:“不料这 林大人 竟是铁面无情,一些贿赂也不能搞。”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这本是很看得起我,这样的条件在当时也可算是相当公平,但我由于自己的洁癖,铁面拒绝了。”参见“ 铁面御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铁面"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器物本义 "铁面"最初指铁制的防护面具,常见于古代军事装备。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已出现该词,特指将士佩戴的金属护面器具,具有抵御刀剑攻击的实用功能。此类面具在唐代壁画和元代出土文物中均有实物佐证。

二、人格象征 自北宋起,"铁面"衍生出比喻义,形容人刚正不阿的品格。《宋史·包拯传》记载其"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百姓称颂"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奠定"铁面无私"的典故基础。明代话本《警世通言》更将这种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特质固化为文学典型。

三、戏剧艺术载体 在戏曲领域,铁面发展出独特的审美形态。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详述昆曲净角"铁面"脸谱的绘制规范:以玄色为底,赤金勾纹,象征人物忠勇刚直的性格特征。这种程式化的面部造型成为辨识戏剧人物忠奸的重要符号。

四、现代语义扩展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词的当代用法,既保留传统比喻义项,也发展出新语境下的应用。如司法领域强调"铁面判官"的职业操守,企业管理中倡导"制度铁面"的执行原则,均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

网络扩展解释

“铁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作战工具
    指古代士兵用于自卫的铁制面具,常见于战场防护。例如《晋书·朱伺传》记载“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

  2. 形容外貌特征
    表示黑脸或面部颜色深沉。如苏轼《真兴寺阁》诗中“铁面眼有棱”即用此意。


二、引申含义

  1. 象征刚正不阿的品格
    比喻人刚直无私、不徇私情。例如《宋史·赵抃传》提到赵抃被称为“铁面御史”,强调其执法严明。

  2. 代指公正严明的人物
    直接指代具有铁面无私特质的人,如“包青天”等历史人物形象常被冠以“铁面”之称。


三、现代用法示例


“铁面”从具体器物演变为抽象品格的象征,体现了汉语词义从具象到抽象的扩展规律。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可参考《晋书》《宋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背带鼈壳磁盘驱动器待时而动倒空颠师顶梁顶门儿房生发蔫燔玉佛罗里达半岛咈谏甘滑藁秸高雄市工奇管账龟蒙还味竹暵地家钵蹇舛江上矫猛谨律酒瓻巨文闿悦寥阒虑问蛮蛮抿耳辇运脓肿诺贝尔奖铺公谦让旗船奇节青奴球路带泉石屈己上服上卿生结深幽水葱树凉思陵贪染外巧内嫉往化豱猪头无称无愁天子相接先嗣霞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