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污黦”。污迹。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有人失足仆地,或面沾污黦而不自知,见者便觉大可笑。”
关于“汙黦”一词的解释如下:
读音与结构
词义解析 该词为古汉语中的生僻组合,多用于描述:
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方言。如需具体语境分析,建议提供出处以便进一步解读。
汙黦(wū dié),是一个常用于文言文中的词语,意思是指脏乱、不洁净、肮脏的样子。
汙黦这个词可以分解为两个部首:水(氵)和啇(旁),其中水是指水的字旁,啇是一个独立的部首。根据汉字书写规则,每个汉字有自己独特的笔画数,汙和黦的笔画数分别是13和10。
汙黦是汉字的简化字形式,繁体形式为污穢。简化字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使用,以简化字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书写和印刷中。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污和穢的字形与现代的简化字形略有不同。具体来说,穢字的古代写法是「穀」+「歲」的组合,意思是指庄稼收割后所留的残余物,引申为不洁净的意思。污字的古代写法是「汙」,与现代简化字形相同。
1. 这片污黦的河水已经无法供人们使用了。
2. 这个汉字书写得很污黦,字形模糊不清。
1. 污秽(wū huì):指非常肮脏、不洁净。
2. 污浊(wū zhuó):指水质浑浊,不干净。
1. 肮脏(āng zāng)
2. 不洁净(bù jié jìng)
1. 干净(gān jìng)
2. 清洁(qīng ji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