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五岳真形图》。《文选·鲍照〈升天行〉》:“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 李善 注引《抱朴子》:“余闻 郑君 言:‘道书之重,莫尚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一说为五种采芝法。 刘良 注:“采芝法有五,故云五图。出《太清金匱记》。”
关于“五图”的词义解释,综合不同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指《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经典文献中记载的五岳山形图谱,属于古代重要的道教图文典籍。此解释源于《文选·鲍照〈升天行〉》的诗句“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并得到李善注引《抱朴子》的佐证,称其为与《三皇文》并列的重要道书。
采芝法说
刘良在《太清金匱记》的注释中提出另一种解释,认为“五图”指五种采集灵芝仙草的方法,但此说法传播范围较窄。
地理名称说
低权威性资料提到“五图”作为现代地名(如山东五图镇、蔡集镇古称),但缺乏文史佐证。
《五岳真形图》在道教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既包含山岳地形标识,也被视为护身符或修炼指引。据《抱朴子》记载,其重要性仅次于《三皇文》,是修道者研习的重要典籍。
建议结合《鲍照诗集》《抱朴子》等原著进一步考证词义演变。
《五图》是一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为“二”和“目”,总共有8个笔画。
《五图》最初出自《周易》中的《系辞传》:“初九曰‘复自道,何其咎?’‘五图’,维‘图’也。”意为思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凭借五种不同的视角来观察问题,以便得出正确的答案。
繁体字“五圖”与简体字相似,只是在“图”字的“目”部下方加了一个“土”字旁。
在古代写法中,字形与现代稍有不同。五的字形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五个物件排列在一起。图的字形是一个指事字,表示目光注视、视察。
1.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用五图去思考。
2. 做任何决策都要对问题的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考虑,这就是运用五图的原则。
五层、五彩、五光十色、五星、五马分尸、五湖四海等。
五角、五视、五状。
一足、一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