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loquial expression;local dialect] 小地区方言
语言只有…不再是土语的时候,它的形式才会变得固定起来
土话。 张天翼 《清明时节》五:“他们说得太起劲了,就顾不着对方懂不懂,竟用了他们各人顶道地的家乡土语。” 臧克家 《罪恶的黑手》诗:“他们用土语放浪的调笑,杂一些低级的诙谐来解疲劳;各人口中抽一缕长烟,烟丝中杂着深味的乡谈。”
土语(又称“方言”)指特定地域或社群内部使用的、区别于标准共同语(如普通话)的地方性语言变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以下是其核心内涵的解析:
地域性语言变体
土语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长期演变形成的分支,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例如,吴语保留中古汉语的浊塞音声母(如“定”读作/diŋ/),粤语则完整保存入声韵尾(-p, -t, -k)。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系统性差异
土语并非“不规范的语言”,而是拥有独立语音规则、词汇库和语法结构的完整体系。如闽南语中“我吃饭”说“我食饭”(Góa chia̍h pn̄g),动词“食”替代“吃”,否定词“毋”(m̄)取代“不”。
来源:李荣《汉语方言调查手册》,科学出版社,2017年。
身份认同载体
土语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如粤语承载广府地区的戏曲(粤剧)、俗谚(“唔使急,最紧要快”)等非物质遗产,维系社群情感联结。
来源: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
语言演化的活化石
部分土语保留古汉语特征,如客家话中“走”表“奔跑”(古义)、“行”表“行走”,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实证。
来源: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年。
与标准语的关系
土语和标准语(普通话)功能互补。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用于公共领域,而土语在私人交际、地方艺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条例》,2020年修订。
濒危与保护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如满语、畲语等使用人口锐减。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收录百余种方言的影音资料,建立数字化档案库。
来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商务印书馆,2021年。
语言学通过土语比较可追溯语言分化脉络,如通过晋语保留的“入声”探究唐宋音韵;社会学则关注其反映的移民史(如“湖广填四川”对西南官话的影响)。
来源:邢福义《汉语方言语法特征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19年。
“土语”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指某一地区特有的口语化表达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专指中国土族使用的民族语言: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方言词汇案例或土族语学习资源,可查阅《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或青海民族出版社相关文献。
爱民阿赖耶懊怅白水泥闭架式布袋木偶不辱梴梴阊扉车幔陈状臭味串花家词正理直厝颜担延道路藉藉大团圆独舂分域呋喃复印给传割闹各支嚎啕后幅华池怀火幻窅挥麈降手儿几会继昼开讽窥覗窥听立地成佛令公香买犂卖剑盲风涩雨门坑鸟鱼国女伯鄱湖轻圆钦嘉群轻折轴芟翦失队实务书鼓束载思逸俗駡韬秘通子王阙文缛咸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