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能为役的意思、无能为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能为役的解释

(1).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左传·成公二年》:“ 孙桓子 还於 新筑 ,不入,遂如 晋 乞师, 臧宣叔 亦如 晋 乞师。皆主 郤献子 。 晋侯 许之七百乘。 郤子 曰:‘此 城濮 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克 於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 宋 陈亮 《与朱元晦秘书书》:“ 亮 之不肖,於今世儒者无能为役,其不足论甚矣,然亦自要做个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厨子》:“余於 能始先生 无能为役,则 陈东标 之於 董桃媚 ,又岂止仙凡之判哉?”

(2).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宋 方岳 《雨中有感》诗:“何以消忧惟酒可,无能为役以诗鸣。”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少陵 出而瑰奇鸿丽,一变故方,后此无能为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能为役”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成语出处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克(指晋国将领)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此句是晋国将领自谦才能不及前人,后成为固定表达。


三、用法与典故

  1. 自谦场景:古代多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敬重或自谦才能不足。例如清代沈德潜评价杜甫的诗才时,称后人“无能为役”。
  2. 历史典故:与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的故事相关。齐国将领卢蒲就魁因轻敌被俘,齐顷公试图谈判未果,侧面体现“无能为役”的背景。

四、文学引用


五、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该成语仍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表达,强调对自身能力的谦逊态度,但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历代用例,可参考《左传》原文及历代诗词评注。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能为役

无能为役是一个成语,表示对某一事情无能为力,不能发挥作用或者干涉。无能为役的意思就是无法胜任、无法担当。以下是对这个成语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的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无能为役的拆分部首为无、力、彳,一共十三画。

来源和繁体

无能为役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萧衍的《论语解诂》中,原文为“十年踌躇,犹无兼济天下之能,而役相乎?”后来成为流传下来的成语。繁体写作“無能為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无能为役为“無能爲役”,爲是爪字旁,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

例句

他明知道这个项目困难重重,自己又没有相关经验,只能被动接受安排,真可谓是无能为役。

组词

无能为力、能能为役、能力有限

近义词

无计可施、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力不从心

反义词

力挽狂澜、积极主动、能力出众、有备无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