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 晋侯 的仆人 里凫 管理财物,后偷了财物用来设法让 晋侯 回国。后遂以“显盗”指为做好事而偷盗。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 里鳬 显盗, 晋文 愷悌; 勃鞮 号罪,忠立身存。”
“显盗”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显盗”指为正当目的或善举而实施的偷盗行为。该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典故:晋侯的仆人里凫负责管理财物,后偷取财物用于帮助晋侯回国复位。这种行为虽属盗窃,但动机是为成就大义,故被赋予特殊含义。
提示:该词属于古汉语中的典故类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色彩。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左传》相关篇章。
《显盗》是一个成语,意为明明白白地表露出来的盗贼行为。也指犯罪分子明目张胆地行窃盗窃的行为。
《显盗》由两个部首组成:日(rì)和目(mù)。
部首分别是:日字底部的“又”和目字的上部分。
笔画总计:9画
《显盗》一词最早出现在《吴子兵法·疏云》一书中,该书为明代吴中吴彦直所著。繁体字为「顯盜」。
在古代汉字中,「显」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部分是字母“干”,下部分是字母“日”。「盗」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部分是字母“口”,下部分是字母“日”。这是古代汉字的结构。
他在人们面前不顾一切地偷窃,真是显盗行为。
显盗者、显盗行为、显盗罪
公开盗窃、明目张胆、明抢明夺
隐盗、暗中行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