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服之丧的意思、无服之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服之丧的解释

谓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此三者皆谓行之在心,外无形状,故称无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服之丧”是一个源自《礼记》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对没有丧服关系的人表达悲恻与同情,即内心怀有哀伤之情,但无需按照传统丧礼穿戴丧服或遵循服丧仪式。这一概念强调超越形式的情感关怀,体现了对他人疾苦的普遍共情。

  2. 出处与背景
    出自《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提出“三无”思想:“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旨在说明礼仪的本质在于内在情感,而非外在形式。原文举例提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3. 用法与语境

    • 作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 表达一种不局限于亲友关系的悲悯情怀,如《宋书》中曾引用此词描述对未葬者的关怀。
  4. 扩展信息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结构:偏正式,属古代汉语用法;
    • 现代意义:可引申为对陌生人或社会弱势群体的同理心。
  5. 示例与延伸
    唐代孔颖达注疏《礼记》时解释:“行之在心,外无形状”,强调内在情感的重要性。这与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倡导超越血缘、礼制的人道关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礼记》相关篇章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服之丧

无服之丧是指因穷困或生活贫乏而无法购买或制作丧服(用于葬礼的服饰),从而无法在亲人的丧礼上恰当表达内心哀悼的一种情况。这种现象在古代社会中比较常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无(一笔)+ 月字边(五笔)+ 此字边(四笔)
无服之丧总计14画。

来源:
“无服之丧”这个词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观念和社会现象。古代中国有丧礼的严格规定,亲属在葬礼上必须穿戴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特殊服饰,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然而,对于一些贫困的家庭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购买或制作这些丧服,因此无法在葬礼上合适地示众,这种情况被称为无服之丧。

繁体字:
無服之喪(无服之丧)

古时候汉字写法:
无服之丧的古代写法为「無襚之喪」,其中“襚”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礼服,表示富贵、尊严。后来,汉字简化后,「襚」演变为「服」,且与「月」、「此」两个字合并,形成了现代的写法。

例句:
他们本来想要穿戴丧服来参加葬礼,但因为经济困难,只能无服之丧地送别亲人。

组词:
- 无情:没有情感或感情的状态或表现。 - 无助:没有帮助或支持的感觉。 - 丧失:失去或缺乏某种重要的能力、品质或东西。

近义词:
- 无衣之丧:指因贫穷而无法置办丧服的情况。 - 无装之哀:指因贫困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恰当地表达悲伤之情。

反义词:
- 丧服之心:指对于亲人逝去的悲伤和哀思的体现。

别人正在浏览...

爱吃枣儿汤闇蚀贬值捕掩层隅柴潁谗蔽禅锡垂直面出景春王圃出学催化裂化道傍李颠头耸脑堆垛场顿剑摇环分卫浮礁服约关棙子和粹横身嘑旦嘉栗见弃于人狡讦解恨静域锦雨俊宕剧装科连名连云栈柳荫隆敬轮辋落拓曼理么波没入脚处谋取某种醲赏煗老埤遗人丁兴旺人伙人祀睿监润益润资时听素帘团案推颂卍字违乱躗语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