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昧鄙陋。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猥以蒙鄙之姿,得覩希世之宝。”《旧唐书·郭子仪传》:“臣诚蒙鄙,识昧古今。”
“蒙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方向,需结合文献和权威来源综合分析:
愚昧鄙陋(主流解释)
该词由“蒙”(蒙昧、愚钝)和“鄙”(鄙陋、浅薄)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人见识浅薄、品行粗俗。例如:
被欺骗或遭受不公(特定语境)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含义为“被愚弄、欺骗,受到卑劣手段对待”,侧重外部施加的行为,但此解释较少见于古籍用例。
拼音为méng bǐ,注音符号为ㄇㄥˊ ㄅㄧˇ。需注意与“蒙蔽”(掩盖真相)等近音词区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工具书。
蒙鄙是一个汉字词汇,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或行为举止低劣、可鄙。该词的拆分部首为草字头和老虎。在现代汉字笔画计数系统中,蒙鄙的总笔画数为17画。
蒙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原文为“是以蕲之为季氏所蒙鄙也”,意为被季氏家族所蔑视和鄙视。后来,蒙鄙逐渐成为形容人品低下的词语。
蒙鄙的繁体字为「懞鄙」,字形略有变化,但含义和拼音相同。
古时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蒙鄙的古代写法为「蒙鄙」,字形较为古朴,草字头和老虎部分形态明显。这种古代写法在今天的使用较为罕见,大多数人使用的是现代汉字写法。
1. 他的行为举止真是蒙鄙,无法与人为善。
2. 这个人言辞犀利,言谈间充满了蒙鄙的意味。
1. 蒙人:欺骗、愚弄别人。
2. 蒙受:遭受、承受不好的待遇。
3. 鄙视:蔑视、看不起。
1. 卑劣:恶劣、卑鄙。
2. 糜烂:堕落、颓废。
高尚:崇高、优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