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邸钞的意思、邸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邸钞的解释

见“ 邸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邸钞是中国古代官方发行的信息传播载体,又称"邸报",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其名称由"邸"(地方官员驻京办事处)与"钞"(抄录文书)组合而成,特指由各地驻京机构抄录朝廷政令、官员任免、军事动态等文书,传递至地方政府的公报体系。

从内容构成看,邸钞包含三类核心信息:一是皇帝诏令、起居注等宫廷动态,二是三省六部发布的政令法规,三是监察御史的奏章摘录。据《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记载,唐代邸钞已形成"每日条报朝廷事"的定期发行制度,宋代更建立"进奏院"作为中央编发机构。

作为封建王朝的信息中枢,邸钞具有三重社会功能:其一维系中央集权,实现"政令达于郡县";其二构建官僚体系的信息网络,《文献通考》载其"使知朝廷机事";其三衍生出民间报房抄传的"京报"系统,成为现代报刊的雏形。该传播形式持续至清光绪年间,被《政治官报》取代,历时两千余年。

学术界普遍将邸钞定位为世界最早的官报体系,英国汉学家卫三畏在《中国总论》中评价其"较欧洲早诞生十个世纪"。现存明代《万历邸钞》手抄本原件,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是研究古代新闻史的重要实证材料。

网络扩展解释

邸钞是中国古代官方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邸钞又称"邸抄",是古代用于传递朝廷政令、官员奏议及政治情报的官方出版物。其名称中的"邸"指地方官员在京师的联络机构,"钞"即抄录之意。

二、历史演变

  1. 汉代起源:最初为地方官员手抄的朝廷动态简报
  2. 宋代发展:形成定期发布的《邸报》,出现专业抄报机构
  3. 明清成熟:明末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清代改称"京报"

三、内容与功能 主要收录:

四、相关延伸 清代龚自珍在《明良论》中提到"议处、察议之谕不绝于邸钞",说明其内容涵盖官员考核信息。作为古代官报体系的核心,邸钞可视为中国最早的新闻传播形态之一。

(注:该词在《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收录,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9提供的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按验伴乐参定曹务颤悸抄送超载絺索丛山等分点穿调贩腭化騑驾府廪高温宫亭官治贯综珪璧海南省回逆藿囊阶址金敦静神积念絶招糠灯苛政猛于虎空窦空巷另日六禽旅食谬解密摺那畔骈祉皮剥仆仆亟拜欺蠹求衣觑边荣宝斋弱湍撒褪山势刷白霜天硕学嗣体遂性炭疽通统五钟仙婢鲜英效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