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辜搉 ”。1.搜括;聚敛。《汉书·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 咸 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今案辜榷双声字也。《广雅》曰:‘嫴榷,都凡也。’故总括财利谓之辜榷。”《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卖买而自取其利。”
(2).大略,梗概。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略陈旨趣,亦谓之辜榷。”
(3).查对;计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曰:‘某所收别置一所,请覆之。’王辜榷良久,无丝毫盈絀,如衡而止;王大奇之。”
“辜榷”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独占利益”或“垄断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辜”本义为罪责、过错,引申为专断;“榷”原指官府专卖,后泛指垄断。二者组合后,词义融合为“通过不正当手段独占利益”,多用于古代文献指代官商勾结的垄断现象。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辜榷”最早见于《汉书·翟方进传》,记载“吏民辜榷”之事,特指官吏利用职权垄断市场的行为。该词在《后汉书·灵帝纪》中亦有“豪右辜榷”的表述,印证其古代多用于描述权贵阶层的经济垄断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体系对“辜榷”的释义呈现两个维度: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辜榷”从具体的经济垄断行为,逐渐扩展为描述各类独占性、排他性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特定方言区。
“辜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ū què,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所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垄断与侵占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独占利益,尤其在商业交易中包揽政府买卖的独占行为。这种行为盛行于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具有明显的权力寻租特征。
搜刮与聚敛
在《汉书·陈咸传》等文献中,“辜榷”被解释为对财物的非法侵占或贪腐行为,例如官员利用职权侵吞公共财产。
词源考据
清代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指出,“辜榷”为双声字,源自《广雅》中的“嫴榷”,意为“总括财利”,后引申为垄断性敛财。
其他用法
部分文献提到“辜榷”可表示“大略、梗概”或“查对、计点”,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有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受到冤屈”(如),但这一含义缺乏权威历史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古义的误读或引申。
“辜榷”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商勾结的垄断行为,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广雅》等古籍。
暗香百尺楼背城借一辩问鄙固笔帖式恻恻长属称咏蚩陋放鱼入海飞景飞身父本富赡伏踬改物遘谗官桥冠緌黑豆洪池胡言减克洊臻禁法禁脚搢绅急贤濬房苛禁掯子枯烂括羽轹釜待炊灵爽驴鼠美新敏达南屏配社乾焦潜林七宝鞭清思搉易趋重桑土之防色相沙滩排球伸伸深严食不兼肉水力资源所愿宿生微信雾化五品线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