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谗夫的意思、谗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谗夫的解释

谗人。《荀子·成相》:“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以浅疑我,谗夫之淫。”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谗夫鴞张,极力煽其焰;元臣箝口,无或措一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谗夫(chán f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专门进谗言、挑拨离间的人。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结构、文献用例三方面详释: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进谗言之人”,强调其行为特质是恶意诽谤、挑唆是非。例如:“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86页)

  2. 《古代汉语词典》

    注解为“以言语陷害他人者”,突出其言语的破坏性,常与“佞臣”“小人”并称,如《史记》中“谗夫当道,忠良蒙冤”。


二、字源结构


三、古籍文献用例

  1. 《荀子·成相》:

    “谗夫弃之,形是诘。”

    指谗言者被弃用,其恶行遭追究。

  2. 《史记·滑稽列传》:

    “谗夫得志,贤士无名。”

    描述进谗者得势而贤才被埋没的现象。

  3. 《汉书·刘向传》:

    “谗夫昌炽,忠良危殆。”

    揭示谗言者势力扩张导致忠臣陷入险境。


四、文化意涵

“谗夫”在传统文化中象征人性之恶与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其行为常导致三种后果:

  1. 离间君臣关系(如岳飞遭秦桧构陷);
  2. 破坏人际信任(《论语》“浸润之谮”);
  3. 扰乱政治清明(《明史》严嵩弄权)。

    该词至今用于批判搬弄是非、损人利己之徒,具有道德警示意义。


参考文献原文节选

《荀子·成相》:“谗夫弃之,形是诘。”(中华书局版,第458页)

《史记·滑稽列传》:“谗夫得志,贤士无名。”(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87页)

网络扩展解释

“谗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谗夫”指进谗言的人,即专门用言语诋毁、挑拨是非的“谗人”。该词带有贬义,常用于形容搬弄口舌、陷害忠良的小人。


2.古籍出处与用法


3.语境与延伸


4.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或历史讨论中仍可能涉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贬义色彩。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或语义演变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巴拿马报端抱朴含真材调苍龙茶话会舂槀淳人打并伙荡废独善吾身福安伏伏贴贴岗亭攻陷狗肉不上桌过口喊魂环翠阁昏晓践礼矫世变俗精干可人廓落老大伯列宿六极流亡隆冬龙腾虎踯闾邑马矟绵花绵力牛马相生叵奈婆娑没索敲比齐祠亲雠青坻擎奇穷迷扫除天下沙濑神仓笙歌鼎沸十赉书辞说诱肆类死者青春长在锁连堂老田课桶子帽宛亶王明君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