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队;军事。《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餘之务,以为军戎之储。”《晋书·义阳成王望传》:“逮朕嗣位,弼道惟明,宜登上司,兼统军戎。”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鸞御调柔。”
“军戎”为汉语合成词,由“军”与“戎”两个单字构成。在《汉语大词典》中,“军”指代武装部队或军事组织,“戎”本义为兵器,后引申为军事、征伐等概念。二者结合后,“军戎”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双重含义:一是指代军队建制与军事事务,如《三国志》中“总摄军戎”即指统管全军;二可特指将士的武装装束,如《周礼》记载“辨其军戎器物”包含铠甲、兵器等装备的规制。
该词在古汉语中常与“征战”“戍守”等动词搭配,如唐代诗人岑参“军戎属少年”诗句,既体现军旅生涯的壮烈,也暗含对将士英姿的赞颂。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创作及历史研究领域,如“军戎生涯”指代军旅经历,“军戎文化”则聚焦古代军事制度与战争艺术的研究范畴。
参考来源:
“军戎”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军队;军事。
该词由“军”(武装部队)和“戎”(古代兵器总称/军事活动)组合而成,强调与战争、军队相关的整体概念。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如“代父从军、戎马沙场”,常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军事经历,或借指军旅生涯的艰辛与责任。
多用于历史、文学领域,如描述古代战争、将领职责或军事策略,现代较少口语化使用。
拔都百夫班衣戏彩宝瓶备官别业猜惑操笔长扬踟伫储邸吹发春液倒书钓台发末富室子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宫叶滚利钱裹头人宏奥后传黄中藿菽护作家居教母结喉景想金鳷究掩刊授教育空夺矿脉款襟垒障靓深柳芽盟坛南施北宋呕气骈演屏屏漆疮清明在躬确确刃器三改兔绳下舒愤水窗书帏套圈推溯逶折无二贾误人骛骤显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