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婑堕的意思、婑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婑堕的解释

见“ 婑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婑堕(wǒ duò)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女子发髻的一种特定样式,其核心含义指向发髻低垂、偏向一侧的形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及用法角度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发髻样式特征

    “婑堕”特指古代女子将发髻梳成低垂、松软、偏向头侧或脑后的样式,呈现出自然慵懒的美感。这种发型在汉代至魏晋时期尤为流行,常见于贵族妇女或歌舞伎的妆扮中。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23页。

  2. 同义与关联词

    • 倭堕髻:为“婑堕”的常见变体写法(如《乐府诗集·陌上桑》中“头上倭堕髻”),二者意义互通。
    • 堕马髻:东汉后出现的类似发型,髻式倾斜如骑马坠落之态,与“婑堕”形态相近但更强调动态感。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618页。


二、词源与字形演变


三、文学与历史用例

  1. 《乐府诗集·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此句以“倭堕髻”形容采桑女罗敷的典雅妆扮,印证其作为汉代流行发式的社会认知。

    来源:《乐府诗集》,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卷二十八。

  2. 《后汉书·舆服志》

    记载贵族女子“结发为髻,垂于后”,虽未直用“婑堕”一词,但所述低垂髻式与其特征高度吻合。

    来源:《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1965年,志第三十。


四、与近义词的辨析

词汇 核心特征 流行时期 文化意象
婑堕 低垂、侧偏,自然慵懒 汉至魏晋 婉约柔美
堕马髻 倾斜如坠,动态感强 东汉后 风流妩媚
灵蛇髻 盘曲如蛇形,高耸灵动 三国(曹魏) 仙逸灵动

来源:《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周汛、高春明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58-62页。


结论

“婑堕”作为古代发型专名,凝练体现了低垂侧偏、婉约柔美的视觉特征,其词源与文献用例均指向汉代以降的服饰文化。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已罕用,但仍是研究传统服饰史与文学意象的重要语料。

网络扩展解释

“婑堕”是一个多义且存在不同解释的词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解释主要分为两类:

一、指婚姻破裂(成语用法)

二、形容柔弱美好的体态(异体字用法)

补充说明

  1. 读音差异:不同来源对“婑”的注音存在分歧(xié或wǒ),可能因历史演变或方言影响导致。
  2. 语境判断:若用于现代语境,多参考成语含义;若涉及古文诗词,则偏向体态描述。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背景选择合适释义,必要时可查阅权威古籍或词典进一步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

懊咿鳌足表饰碧茸茸逼直惨黄缠脚称衡酬酒村史阽危之域顶头蕫蓈读爲而或飞光扞蔽诟斥广宴果子酱恨相见晩合议制怀负镮贯画屧恢宏掍殽祸在旦夕兼辆矜矜襟情枯淡浪酒闲茶朗姆酒猎具蚸蠖楼路卖猪仔茅茹马前泼水毰毸溥爱乾老子荣戚上详鲨皮身范十月顺轨堂额谈晤桃花妆逃脱同社彤云宛曲微命沃实乌贪潇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