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翁的意思、文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翁的解释

汉 庐江 舒 人。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 。” 清 姜埰 《杂咏》:“思 吴 失 张翰 ,化 蜀 愧 文翁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翁”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西汉著名历史人物,也可引申为对博学之士的赞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历史人物文翁

身份背景
文翁(公元前187年—前110年),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被《汉书》列为“循吏之首”(即政绩卓越的清官)。

主要贡献

  1. 首创官学,兴教化蜀
    他在成都创办中国首个官办学堂“石室学宫”(即文翁石室),招收平民子弟,免除徭役,并选派青年赴长安学习儒家经典,开创“有教无类”先河。此举使蜀地“文风大振”,形成“巴蜀好文雅”传统,汉武帝后推广至全国。

  2. 大兴水利,拓展灌区
    继李冰之后,他主持疏通湔江、扩建都江堰灌区,灌溉农田1700顷,解决成都平原水旱灾害,推动“天府之国”形成。

  3. 推动儒学传播
    比董仲舒“独尊儒术”早数十年,通过教育将儒家文化引入蜀地,成为“蜀学”源头。

历史评价
他去世后,蜀地百姓立祠祭祀,《汉书》称其“大化蜀地”,后世视其为“公学始祖”。


二、词语引申义

“文翁”作为成语,由“文”(文采)和“翁”(长者)组成,形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之人,常用于赞美学者或艺术家。此用法源于文翁兴学重教的历史形象,属文学化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翁石室或汉代教育制度,可参考、4、6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翁》的意思

《文翁》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文雅而有才华的老年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文翁》这个词的部首是“文”和“⼫”。

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来源与繁体

《文翁》一词源自于古代文学作品《史记》。

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文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这个词的写法有时会略有差异。

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被写成了「⽂翁」。

例句

1. 那位老先生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他仍然是一个文翁,写文章依然字正腔圆。

2. 这位画家是一个真正的文翁,他的作品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组词

文翁并不常作为构词成分,所以在常见的词语中很少出现它。

近义词

文翁的近义词有:
1. 文雅的老人
2. 有才气的年长者
3. 文士

反义词

文翁的反义词是:
1. 俗者
2. 平庸之辈
3. 不学无术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兰黯黪白黑众爆破手鬓眉笔译常规化称喻出风头出沐鹑奔此番锉屑胆战心寒定省抖手蠹字纷藴父道父子军纲维干文车公上钩贯涸思乾虑侯门火蓼金块珠砾鸡斯拘拏儿郡帅駃河连枝分叶翎管鳞鸿丽月詈诅乱七八糟络丝虫南阳子女童迫激破设设乾篾片谦屈凄洏清耳绮绅求备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松变腾精甜瓜往常王道微诚卫助纤杀小人得志罅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