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贲的意思、旌贲的详细解释
旌贲的解释
褒美。《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賁,甚愿诣闕谢恩。” 唐 司空图 《寿星述》:“英衮赞翘勤之旨,幽人荷旌賁之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元年》:“ 準 既赠中书令, 亿 宜蒙旌賁。”
词语分解
- 旌的解释 旌 ī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表扬:旌表。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 贲的解释 贲 (賁) ì 文饰,装饰得很好:贲临(贵宾盛装来临)。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旌贲(jīng bē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合成词,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引申义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解析
- 旌:《说文解字》释为“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本指古代以牦牛尾或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具,象征仪仗与标识。后衍生出“表彰”之义,如“旌表节义”。
- 贲:《说文解字》注“贲,饰也”,原指华美装饰,如《易经》贲卦“柔来而文刚”;又通“奔”,表勇猛奋进,如“贲育之勇”。
二、本义与引申义
合成词“旌贲”结合二者核心语义:
- 本义:以旌旗仪礼尊崇褒奖,如《宋书·武帝纪》载“旌贲之典,宜加其嗣”。
- 引申义:泛指对德才卓绝者的尊崇与嘉勉,《旧唐书》有“旌贲殊庸,允协佥议”之例。
三、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史书与诏令,如《明史·职官志》载“凡旌贲孝义,恤录孤嫠”,体现官方对道德典范的表彰制度。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见于文史研究及辞书释义,如《汉语大词典》收录其“褒扬尊崇”义项。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故引用来源标注为古籍及权威辞书名称,未提供具体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旌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jīng bēn(注音:ㄐㄧㄥ ㄅㄣ)
- 词义:意为“褒美”,即表彰、赞美或嘉奖。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人物功绩或品德的称颂。
2.文献出处
- 《梁书·处士传·何胤》:“昔荷圣王眄识,今又蒙旌贲,甚愿诣阙谢恩。”
- 唐代司空图《寿星述》:“幽人荷旌贲之恩。”
- 宋代石介《宋颂九首·明道》:“旌贲忠臣,死生光荣。”
3.结构解析
- 旌:左右结构,本义为旗帜,引申为表彰。
- 贲:上中下结构,通“奔”或“奋”,此处与“旌”组合,强化褒扬之意。
4.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官方文书或诗文,体现对个人功绩、品德的认可。
- 例如宋代吴芾诗句:“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表达淡泊名利的态度。
5.相关词汇
- 近义词:旌表、褒奖
- 关联词:虎贲(指勇士)、旌旗(象征表彰)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或诗词中的用法,可参考《梁书》《续资治通鉴》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根廷按部百擧白旃檀剥漶豹脂察考车驺处疗档儿丹掖辅治盥洗室鼓桴孤特海涅黑地简版将军树健将蛟患洁矩九人眷怜倥蒙狼毫勒休连稔辽室涖任笼灯门栏木处内陆国弄圆排筭子篇条破釜杞狗请对跂向攘剽睿算辱金散伤丑害色笑稍杀折秤蛇心佛口十滴水邃竹填字谜头鬓脱累网袋晚钟贤才香薷笑剧徙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