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听事的意思、听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听事的解释

(1) [manage affairs]∶处理政事

(2) [hall;office;court-room]∶大厅(多指官署中的)。也作“厅事”

听事前仅容旋马。——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听事诚隘。

听事已宽。

详细解释

(1).谓听命行事。《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 孔颖达 疏:“童子未成年,虽往适它丧,不敢以成人为比方,但来听主人以事见使。”《左传·襄公三十年》:“ 穆叔 问 王子围 之为政何如。对曰:‘吾儕小人食而听事,犹惧不给命,而不免於戾,焉与知政?’”

(2).犹治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羣臣受决事,悉於 咸阳宫 。”《汉书·宣帝纪》:“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寑兵,不听事五日。”

(3).厅堂。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 郴 还听事,思惟良久。”《晋书·陶侃传》:“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餘雪犹湿,於是以屑布地。”《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二年》:“ 勒 升其听事, 浚 乃走出堂皇, 勒 众执之。” 胡三省 注:“中庭曰听事,言受事察讼於是。 汉 晋 皆作听事, 六朝 以来乃始加‘广’作‘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江苏 藩署听事县一额云: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听事”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处理政务

    指古代官员处理公务或审理案件的行为。此义项源于古代官场用语,常见于《汉书》《后汉书》等史书记载,如“丞相听事,门阙车数百辆”(来源:《汉语大词典》)。

  2. 厅堂名称

    特指古代官府或宅邸中用于议事的厅堂。例如《晋书·陶侃传》载“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其中“听事”即指议事厅(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3. 听取汇报

    现代汉语中引申为听取事件陈述或汇报,如“领导每日听事于会议室”。该用法强调主动获取信息的行为,多用于正式场合(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以上义项均体现“听”与“事”结合的语义演变,从具体空间扩展到抽象行为,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历史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听事”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动词性含义

  1. 处理政务/听政

    • 指君主或官员处理国家事务,如“皇帝上朝听事”。该用法源自古代政治场景,常见于史书典籍,如《史记》记载秦始皇“听事,羣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
  2. 听从建议

    • 现代引申为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后再决策,强调谨慎行事的态度。例如在工作或生活中,需“听事”以避免主观错误。

二、名词性含义

  1. 厅堂/官署

    • 指官府处理公务的大厅,后也泛指私宅正厅。如《晋书》记载陶侃“听事前餘雪犹湿”,此处“听事”即指办公大厅。该义项常与“厅事”通用。
  2. 古代特殊用法

    • 在《礼记》《左传》等文献中,曾表示“听命行事”,如“童子曰听事”指未成年人听从差遣。

三、其他相关

该词核心含义围绕“处理事务”和“场所”展开,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4、5的文献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版刻倍德标奬不功彩段采旄苍舒察廉长檐车吵翻车迹澈夜吃劲锄奸春液吊庆对敌奉酬高驰革听还偿咳家衡荜缓心甲戟见风使船骄侈寄居窘局举首恋歌连州领乡荐六问三推陋世落铜年高德劭尼僧骈胁琼华宴鹊报瑟韵尚尔上清箓善详山响膳饮舍敬守护竦竣头脑推沟外才望风披靡妄境万无一失威栗象话晓妆屓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