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撮的意思、抄撮的详细解释
抄撮的解释
(1).摘录。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孔颖达 疏引 汉 刘向 《别录》:“ 左丘明 授 曾申 , 申 授 吴起 , 起 授其子 期 , 期 授 楚 人 鐸椒 , 鐸椒 作‘抄撮’八卷,授 虞卿 , 虞卿 作‘抄撮’九卷,授 荀卿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范 当 等皆伏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范 尝抄撮《汉书》中诸杂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论》。” 唐 刘知几 《史通·探颐》:“又 荀氏 著书,抄撮 班 史。” 清 黄宗羲 《姚江逸诗序》:“盖科举抄撮之学,陷溺人心,谁復以此不急之务,交相劝勉。”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北平 之所谓学者,所下的是抄撮功夫居多。”
(2).微细。 北齐 刘昼 《新论·从化》:“故权衡虽正,不能无毫釐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
词语分解
- 抄的解释 抄 ā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搜查而没收:抄没(?)。抄家。抄斩。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绰”。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撮的解释 撮 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状的器具铲起东西:撮成一堆。撮土。撮合。 取,摘取:撮要。 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撮药。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量词:一撮米。 撮东西用的器具:撮子。撮箕。 撮
网络扩展解释
“抄撮”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本含义
-
摘录、摘要
指对文献或内容进行选择性整理,常见于古籍记载。例如《三国志》注引《魏略》提到范晔“抄撮《汉书》中诸杂事”,即摘录重要内容编纂成书。
-
微小、细微
古代作为计量单位(“抄”为千分之一升,“撮”为十分之一抄),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北齐刘昼在《刘子·从化》中提到“不能无抄撮之较”,即强调细节的精密性。
二、引申义
- 挑剔、斤斤计较(成语用法)
现代引申为对他人缺点过度苛责,含贬义。例如“抄撮之人常因小事争执”,形容过分计较细节的态度。
使用提示
- 古籍中多指“摘录”或“微细”,如《别录》《史通》等文献用例。
- 现代语境下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抄撮(chāo cuō)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一种以狡猾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下面让我逐步解释一下抄撮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抄撮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手(扌)和祝(束),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抄撮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它被广泛应用于描述那些使用不诚实、欺骗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
繁体:
抄撮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抄撮」,与简体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抄撮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明确抄撮在古代的具体字形。
例句:
1. 他以抄撮的手段获取了不义之财。
2. 这个骗子一直在抄撮他人的创意。
3. 我们不应该采用抄撮的手段来获取成功。
组词:
抄撮在构词上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组成新的词汇,例如:
1. 抄撮手段
2. 抄撮行为
3. 抄撮事件
近义词:
与抄撮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欺骗、骗取、行骗、诈骗。
反义词:
与抄撮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有:公平、诚实、正直。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满足你对于抄撮这个词的了解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