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排沫的意思、排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排沫的解释

系在马口衔铁两边用以扇汗的飘带。《诗·卫风·硕人》“朱幩鑣鑣” 唐 陆德明 释文:“鑣,马衔铁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马瑞辰 通释:“《説文》:‘幩,马缠鑣扇汗也。’《繫传》曰:‘谓以帛缠马口旁铁扇汗,使不汗也。’是幩乃鑣上之饰,非谓鑣为扇汗也。《释文》盖云‘幩,一名扇汗,又曰排沫’。今本脱一‘幩’字,遂似误以鑣为扇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排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指系在马口衔铁(鑣)两侧用于扇汗的飘带,属于古代马具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过飘带摆动帮助马匹扇去汗水或泡沫,保持马口清洁。


二、出处与文献依据

  1. 《诗经·卫风·硕人》
    原文提到“朱幩鑣鑣”,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注解:“鑣,马衔铁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2. 《说文解字》
    进一步说明“幩”是缠在马衔铁上的饰物,用于防止马汗飞溅,与“排沫”功能相关。

三、词源与结构分析


四、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或《诗经》相关注疏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排沫的意思

《排沫》是一个中文词汇,它有着多种意思。首先,它可以指代漂浮在水面上的细小物体,比如水花、水滴等等。其次,它也可以表示河流或湖泊的水从水面上溅起来形成的水花。此外,排沫还可以指雨后从屋檐上滴落的水滴。综上所述,排沫主要与水有关联,描述了水分散飞溅的场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排沫》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和“己”(又称“人”)的复合部首,“氵”表示与水有关,而“己”则是一个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字。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来源和繁体

《排沫》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韩咸传》中。它的繁体字为「排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排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清代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排」和「沒」的结合,表示水花浮动在水面上的样子。

例句

1. 水花飞溅,排沫四溅,形成了美丽的波纹。

2. 雨后,房檐上的排沫顺着墙壁滴落下来。

3. 在湖面上,小船划过,留下一片排沫。

组词

组词中可以使用排沫的有:水排沫、河水排沫、水滴排沫等。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水珠、水花、溅水。

反义词:封闭、静止、干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