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rbor; conceive] 产生某种念头;起意(多指坏的)
起心不良
(1).起意;动念头。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必先嚮西方。”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老公相去后, 石道姑 找了个 岭 南游棍 柳梦梅 为伴,见物起心,一夜劫坟逃去。” 欧阳山 《苦斗》六十:“ 谭槟 问道:‘你们谁先打这个主意的?’ 周炳 答道:‘我先起心。’”
(2).从心里;发自内心。《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路见不平,旁人许躧。弟子起心不平,今日要来偷他的回去。” 浩然 《艳阳天》第二十章:“特别是今天晌午头在村边树林子里跟 马翠清 亲热了一回,真是起心美。” 张峻 《老柳成荫》:“这怎能不叫老人起心发笑啊!”
“起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两类:
产生念头,起意
多指某种意图或打算的产生,常带有主观动机色彩,可中性或略带贬义。
例句:
发自内心,由衷地
强调情感或行为的真诚性,多用于积极语境。
例句:
总结来看,“起心”既可表示主观意图的萌生(中性或贬义),也可指发自内心的真诚情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
起心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表达一个人产生念头、打算或意图的意思。它包含了动词“起”,表示产生或发动的动作,以及名词“心”,表示思想或意念。
起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心”,表示用立的动作来刺激心思。起心的拆分笔画数是5画,其中“立”的笔画数是5画,“心”的笔画数是4画。
起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普遍,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在古代的《淮南子·精神训》一书中首次见于记载,含义也与现代相同。繁体字形为「起心」。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起心的“立”字通常是以立即形象地代替,类似现代字形的草书体。而“心”字则是以象形的方式描绘人的胸腔部分,表示人的内心。
1. 他起心要去旅行,计划了很久。
2. 我不知道他起了什么心,突然间要离开公司。
起心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
1. 起心动念:指一个人的念头和意图。
2. 起心腹:指最亲近的人,最让人放心的人。
起心的近义词包括有动念、打算、忖度等,都表示产生念头或意图的意思。而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但可以使用不起心、无心等来表示相反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