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诿過的意思、诿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诿過的解釋

[put the blame on sb. else]把過錯推給别人

出了問題不诿過

诿過于人

詳細解釋

把過失推給别人。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朕自少時見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徹,豈因 三桂 背叛,遂諉過于人?” 章炳麟 《無神論》:“ 耶和瓦 既全能矣,必能造一純善無缺之人,而惡性亦無自起,惡性既起,故不得不歸咎於天魔。雖然,是特為 耶和瓦 諉過地耳。”一本作“ 委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诿過(wěi guò)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诿”和“過”兩部分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推卸過錯或責任。以下從詞典釋義、構成解析、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詳細說明:


一、基礎釋義

诿過指将本應自己承擔的過失、錯誤或責任推卸給他人,刻意逃避問責的行為。

近義詞:推诿、推過、委過、卸責

反義詞:擔責、認錯、引咎


二、字源與構成解析

  1. 诿(wěi):

    本義為“推托、推卸”,《說文解字》釋為“累也”,引申為以言辭推脫責任。

  2. 過(guò):

    指“過失、錯誤”,如《論語·學而》中“過則勿憚改”。

    二字組合後,“诿過”強調通過言語或行為轉嫁過錯,常見于批評逃避責任的态度。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四、權威詞典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推卸過錯。”

    示例:“诿過于人|互相诿過。”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國權威語言工具書出版機構)。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推卸過失。”引清代文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例:“他見事情不妥,隻得诿過于人。”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大型漢語辭書标杆)。

  3. 《新華成語詞典》:

    關聯成語“诿過于人”,釋為“把過錯推給别人”。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五、相關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強調“知過能改”,《論語》中“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反襯诿過行為的消極性。傳統道德觀視诿過為缺乏擔當的表現,與現代管理學中“責任意識”的要求相悖。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诿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用法與語境

  1. 常見搭配:

    • 诿過于人、诿過卸責、互相诿過。
    • 例句(來自):
      • “陳水扁的回答避實就虛、诿過卸責。”
      • “耶和瓦既全能矣……是特為耶和瓦诿過地耳。”(清代文獻用例)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批評推卸責任的行為,常見于政治、職場或日常人際交往中。
    • 具有貶義色彩,反映缺乏擔當的态度。

三、相關擴展


四、權威來源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愛巴物兒愛錢如命背鍋貶退鼻端生火筚路伯讨不爽利彩樓産疾澄茄乘虛車轍馬迹辭筆爨下音淡浄道理镫骨覂竭服信改日攻苦茹酸共線河陰後悔绛绡堅守不渝餃餌教職員工驚癎金馬獎九命計制劇敵據亂世糧戶氓俗螟蠹爬羅怯怯癡癡穹岫繩河身心健康什錦世途霜操樹桄伺詐莎草貪瞋彈詞體伏痌瘝一體投止推擠王萯文蓺相見歡縣鼓小手工業